更多資訊
|
伊布替尼相關心臟毒性患者心肌損傷的發生率和影響?时间:2023-12-10 作者:海得康醫學顧問咨詢電話:4000019769 阅读 在有依魯替尼相關心臟毒性作用的患者中,心肌損傷(炎癥和纖維化)的發生率和影響是什么? 在這項基于注冊的隊列研究中,連續33名患者接受了心臟磁共振成像檢查,懷疑伊布替尼相關的心臟毒性作用,近三分之二的患者有心肌損傷的證據,包括超過50%的患者有疤痕。即使考慮到傳統的心臟危險因素,這種模式仍然存在,并且那些受傷的人未來的心臟毒性事件增加了5倍。 在具有依魯替尼相關心臟毒性作用的患者中,心肌纖維化很常見,并且似乎與較高的心臟毒性風險相關。 評估伊布替尼相關心臟毒性患者心肌損傷的發生率和結局。 研究納入了2012年-2019年連續接受依魯替尼治療的患者,這些患者使用來自美國綜合癌癥中心登記處的心血管磁共振(CMR)進行了表型分析。 主要結果是晚期釓增強(LGE)纖維化的存在。次要結局是主要不良心臟事件(MACE)的發生,定義為心房顫動、心力衰竭、有癥狀的室性心律失常,以及CMR后可能或明確與依魯替尼相關的猝死。還評估了參數映射亞臨床纖維化(天然-T1,細胞外體積分數)和炎癥/水腫(max-T2)措施。將心血管磁共振測量值與在未接受依魯替尼治療的類似連續癌癥患者(治療前對照)中獲得的測量值進行比較。還將觀察到的指標與相似年齡的廣泛人群比率(一般人群對照)和更廣泛的心血管疾病(CVD)風險匹配的癌癥對照進行了比較。 總體而言,確定了49名接受依魯替尼治療的患者,其中33名在治療開始后進行了成像(平均[SD]年齡,65[10]歲,9名[27%]患有高血壓,23名[69.7%]患有指數心律失常;依魯替尼使用的中位持續時間為14個月。平均(SD)預處理天然T1為977.0(73.0)ms,max-T2為56.5(4.0)ms,4(13.3%)有LGE。治療開始后,平均(SD)天然T1為1033.7(48.2)ms,max-T2為61.5(4.8)ms,17(54.8%)有LGE(P<.001,P =.01 ,P <.001,分別為依魯替尼治療前和治療后)。NativeT12SDs在9(28.6%)和max-T22SDs中升高分別為21(63.0%)。心血管磁共振測量值在疑似毒性作用的患者中最高(分別為P =.01和P =.01)。傳統的CVD風險或癌癥治療狀態與異常CMR測量值之間沒有關聯。在那些沒有傳統CVD的人中,16人(58.6%)有LGE,而匹配對照中有38人(13.3%)(相對風險,4.8;P <.001)。在19個月的中位隨訪期間,13人(39.4%)經歷了MACE。在包含傳統CVD風險因素的多變量模型中,LGE(風險比[HR],4.9;P =.04)和天然T12SD(HR,3.3;P =.05)與較高的MACE風險相關。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醫藥信息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疾病治療和用藥請咨詢醫生評估,海得康不承擔任何責任。本站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