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資訊
|
依魯替尼/伊布替尼(Ibrutinib)相關的心臟毒性时间:2023-12-10 作者:海得康醫學顧問咨詢電話:15600654560 阅读 伊布替尼是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BTK)的不可逆抑制劑,2013年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為一種針對B細胞惡性腫瘤的新型療法。作為一流藥物,伊布替尼抑制B-通過與BTK的三磷酸腺苷結合位點內的半胱氨酸481殘基共價結合細胞受體信號,BTK是一種在B細胞惡性腫瘤的細胞增殖和存活中起重要作用的酶。伊布替尼已在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套細胞淋巴瘤、邊緣區淋巴瘤和華氏巨球蛋白血癥中表現出卓越的療效。 盡管依魯替尼通常被認為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房顫(AF)已成為接受該藥物治療的癌癥人群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事實上,在一項針對CLL患者的回顧性隊列研究中,AF的發展是依魯替尼停藥的最常見原因。在對接受依魯替尼或非依魯替尼治療的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和套細胞淋巴瘤患者進行的4項隨機臨床試驗的薈萃分析中,接受依魯替尼治療的患者的AF合并發生率為3.3/100人年。在接受非依魯替尼治療的患者中,房顫的合并發病率為每100人年0.84例。5個也有心臟性猝死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報道,包括室性心動過速和心室顫動,發生在開始伊布替尼治療后不久,從伊布替尼開始治療到事件發生的中位時間為65天。6此外,接受依魯替尼治療的淋巴增生性疾病患者的高血壓發病率也有所增加。CLL患者的生存期與伊布替尼停藥的原因相關,因不耐受或毒性而停藥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為33個月。 在依魯替尼治療的前6個月期間觀察到最高的AF發生率。11,14在對4項隨機臨床試驗(共包括756名接受依魯替尼治療的患者)進行的匯總分析中,從藥物開始隨訪36個月后,房顫的累積發生率為11.2%。房顫的嚴重程度為1級或2級,大多數患者無需住院。在3年的中位隨訪期間,超過一半的依魯替尼發生房顫的患者僅經歷過1次房顫發作。這些發作的平均持續時間為12.6天(標準差=29.5)。在這些患者中,有一半患者繼續使用依魯替尼,而沒有減少劑量或中斷藥物治療。根據依魯替尼FDA標簽,對于3級或更高級別的任何非血液學毒性,建議中斷依魯替尼。一旦毒性癥狀消退至1級或基線,可以重新開始使用伊布替尼的起始劑量。對于嚴重或難治性心律失常,可能需要減少劑量或永久停用依魯替尼。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醫藥信息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疾病治療和用藥請咨詢醫生評估,海得康不承擔任何責任。本站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