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資訊
|
了解10大腫瘤標志物(上)丨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时间:2020-07-08 作者:海得康海外就醫資訊 阅读 腫瘤標志物(tumor marker;TM)也稱腫瘤標記物,早在1978年就被發現了,它是指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產生的物質,或是身體對腫瘤刺激反應而產生的物質。在惡性腫瘤的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本身所產生的或是由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異常產生和(或)升高的,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包括蛋白質、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產物等,存在于患者的血液、體液、細胞或組織中,可用生物化學、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等方法進行測定,對腫瘤的輔助診斷、鑒別診斷、療效觀察、復發監測以及預后評估具有一定的價值。 海得康海外醫療帶大家了解一下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鱗狀細胞癌抗原,細胞角蛋白19片段,胃泌素釋放肽前體,糖類抗原125,糖類抗原15-3,糖類抗原19-9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在內的10大腫瘤標志物。 一、甲胎蛋白(AFP) 新生兒時AFP 很高,1 歲降至 10μg/L~20μg/L,成人血清中 AFP 含量很低。當肝細胞發生惡性變時,AFP 含量明顯升高,是臨床上輔助診斷原發性肝癌的重要指標,下面和北京海得康海外醫療一起了解一下。 1. 篩查 血清 AFP 聯合肝臟超聲可作為原發肝癌高危人群的篩查。高危人群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長期酗酒者以及有原發性肝癌家族史者為主,篩查年齡男性≥40 歲,女性≥50 歲開始,每隔 6 個月檢查一次。 2. 輔助診斷 ① 血清 AFP 是臨床上輔助診斷原發性肝癌(簡稱肝癌)最常用的腫瘤標志物。對于血清 AFP≥400μg /L 超過1個月,或≥200μg /L 持續2個月,在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病和生殖系胚胎源性腫瘤后,應高度懷疑肝癌,需做B超檢查,必要時做 CT/MRI 和活組織檢查等以明確診斷。血清AFP對肝癌診斷的陽性率一般為70%左右,尚有約30%的肝癌患者AFP檢測陰性。因此,不能僅靠AFP來診斷肝癌。 ② 血清AFP升高也可見于生殖系胚胎源性腫瘤,如睪丸非精原細胞瘤、卵黃囊瘤、惡性畸胎瘤等。還可見于其他惡性腫瘤,如胃癌,結直腸癌等。 ③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多在20~200μg/L 之間,一般在2個月內隨病情的好轉而逐漸下降。 ④ 婦女妊娠 3 個月后血清AFP可見升高,主要來源于胎兒。孕婦血清中AFP異常升高,可見于胎兒神經管缺損、脊柱裂、無腦兒等。AFP可由開放的神經管進入羊水而導致其在羊水中含量異常升高。孕婦血清中AFP異常降低,提示胎兒有 Down's 綜合征的風險。因此,孕婦血清和羊水中AFP濃度監測可用于胎兒神經管缺損和 Down's 綜合征的產前輔助診斷。 3. 預后評估 血清AFP是判斷原發性肝癌預后的重要標志物,高濃度的血清AFP,提示預后不良。 4. 療效和復發監測 ① 血清AFP測定有助于監測肝癌患者對治療的反應。肝癌手術后,血清AFP濃度下降到參考區間內,表示手術有效;若血清AFP僅有部分下降,表示手術不徹底或已有轉移病灶。 ② 血清AFP可用于肝癌手術切除后或肝癌患者肝臟移植后的隨訪和復發監測,手術后2年內,宜每3個月檢測一次,3~5年內每6個月檢測一次。 二、癌胚抗原(CEA) 一種結構復雜酸性糖蛋白,主要存在成人癌組織以及胎兒胃腸管組織中,是一種較廣譜的腫瘤標志物,下面和北京海得康海外醫療一起了解一下。 1. 篩查 血清CEA一般不用于無癥狀人群的腫瘤篩查。 2. 輔助診斷 ① 血清CEA是一種較為廣譜的腫瘤標志物。臨床上可用于結腸癌、直腸癌、肺癌、乳腺癌、食道癌、胰腺癌、胃癌、轉移性肝癌等常見腫瘤的輔助診斷。其他惡性腫瘤如甲狀腺髓樣癌、膽管癌、泌尿系惡性腫瘤等也有不同程度的陽性率。 ② 妊娠、結腸炎、結腸息肉、腸道憩室炎、胰腺炎、肝硬化、肝炎、肺部良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血清CEA也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陽性的百分率較低。 3. 預后評估 血清CEA水平是判斷腫瘤預后的因素之一,血清CEA持續升高,提示預后不良。 4. 療效和復發監測 ① 治療前有CEA升高者,若手術、化療、靶向治療或者免疫治療等有效,血清 CEA 濃度下降到參考區間內;若治療后血清CEA僅有部分下降或不下降,表示治療效果不佳。 ② 血清CEA可用于腫瘤治療后的隨訪和復發監測,一般在治療后2年內,宜每3個月檢測一次,3~5年內每6個月檢測一次。 繼續閱讀:了解10大腫瘤標志物(中):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鱗狀細胞癌抗原(SCC or SCCA)、細胞角蛋白 19 片段(CYFRA 21-1)、留、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 了解10大腫瘤標志物(下):糖類抗原 125(CA 125)、糖類抗原 15-3(CA 15-3)、糖類抗原 19-9(CA 19-9)、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