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資訊
|
免疫療法是癌癥的未來發展方向一年一度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 年會落幕了。一些新型靶向藥物臨床結果讓人欣喜,但免疫治療進展依然是最受關注的焦點。 我們都知道,隨著PD1抑制劑以及CAR-T細胞治療的橫空出世,免疫治療徹底改變了癌癥科研和治療的理念,因為它展現了特別的優勢,比如: 能縮小晚期已經轉移并且耐藥的腫瘤。 療效持續時間長,甚至產生“超級幸存者”。 嚴重毒副作用比例低。 大家通常認為2011年CTLA4抑制劑ipilimumab上市,用于治療惡性黑色素瘤是現代免疫治療的開端,算是1.0版。在過去5年多,科研和臨床的共同努力,免疫2.0時代已經飛速到來。 今年ASCO發布的年度進展報告中,主題就是:“精準與聯合:免疫治療2.0”! 免疫治療2.0有三大特點: 1:適應癥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癌癥類型獲益。 2:從盲試,到開始嘗試尋找精準受益人群。 3:聯合治療趨勢明顯,出現一些好苗頭。 擴大適應癥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包括CTLA4抑制劑和PD1抑制劑,最初被批準用于黑色素瘤,但短短幾年,節節勝利,已經被批準上市用于治療肺癌,膀胱癌,頭頸癌,腎癌,霍奇金淋巴瘤等。 除此之外,更是有成百上千個臨床試驗在各種各樣的癌癥中嘗試。毫不夸張的說,大多數癌癥都嘗試過,或者正在嘗試免疫療法。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幸運的是,其中一些已經取得了積極成果,比如PD1抑制劑在早期臨床試驗中,對部分胃癌、肝癌、三陰型乳腺癌、卵巢癌、腦瘤等都展現了療效,如果大規模對照試驗能證實,有望盡快上市。 即使對已經上市的腫瘤類型,免疫藥物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 比如,大家一直想知道,如果發生腦轉,免疫藥物是否有效?這次有了一些答案。 這次會議上,CTLA4抑制劑和PD1抑制劑聯用,對黑色素瘤腦轉患者展現了非常不錯的療效,超過一半(55%)患者腦內腫瘤顯著縮小,其中21%的是腦內完全緩解! 毫無疑問,響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癌癥類型列表會越來越長,受益患者會越來越多。 相對來說,CAR-T細胞療法目前應用范圍比較局限,對實體瘤療效依然不佳。但它也從最初的急淋白血病,擴展到了非霍奇金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這次會議上,中美兩家公司開發的新型BCMA-CAR-T,用于治療晚期耐藥或者復發的多發性骨髓瘤,有效率達到100%,成了最大的黑馬! 預測受益人群 一個本質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什么目前的免疫療法只在一部分患者身上有效? 看似同樣的癌癥類型(比如都是肺癌),為什么有人能被臨床治愈,有人腫瘤反而加速生長? 我們能否預測誰適合(或不適合)用某種免疫療法? 科學家才剛剛開始回答這些問題。 不少臨床數據顯示,在某些特定類型的腫瘤患者中(比如非鱗非小細胞肺癌),PD-L1表達越高,PD-1抑制劑治療的獲益越多。 另一個指標是腫瘤基因突變數量。在不少腫瘤里,都發現基因突變特別多的,對PD1抑制劑的響應率比較高。 比如,最近PD1抑制劑被批準用于 MSI-H腫瘤,一種基因突變很多的亞型。 PD1抑制劑對MSI-H的結直腸癌治療效果很不錯,有大約40%腫瘤顯著縮小。但同樣是結直腸癌,如果是突變少的MSS亞型,同樣的免疫療法就幾乎完全無效。 為什么突變多腫瘤容易響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呢? 因為腫瘤躲避免疫系統追殺有兩大類方法: 1:裝清純。冒充正常細胞,不被免疫系統發現。 2:撕破臉。即使被發現,也用各種手段來不讓免疫細胞發揮功能。 突變越多的癌細胞,長得和正常細胞越不一樣,也就越容易被免疫細胞識別。這就像一個罵臟話,戴墨鏡,渾身青龍白虎的流氓,容易被警察發現。 這種癌細胞自然沒法“裝清純”,只能“撕破臉”。它們常用手段之一就是開啟免疫檢查點。這就像流氓明目張膽給警察行賄,讓他睜只眼閉只眼。 PD1抑制劑的作用,就是消除癌細胞的抑制,喚醒免疫細胞,因此,對于突變多的“撕破臉型”癌癥治療效果比較好。 除了PD-L1表達,基因突變數量,還有一些別的猜想,比如T細胞活性、腫瘤大小、腸道菌群組成等,但它們都需要臨床驗證。 無論如何,目前看來,決定免疫療法效果是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沒有任何單一指標可以準確預測療效。 免疫療法的精準醫療,還有很長路要走。 聯合治療 癌癥治療中,很多時候1+1>2。 無論是化療還是靶向藥物,都有聯合治療效果遠比單獨一種藥更好的例子。 由于很多患者對PD1抑制劑單獨使用不響應,自然而然的,大家開始嘗試各式各樣的組合療法,包括免疫療法+免疫療法,免疫療法+靶向療法,免疫療法+放療,免疫療法+化療等等。 PD1抑制劑和CTLA4抑制劑單獨用于治療黑色素瘤時都有效果,但兩者組合后,比任何一個單獨使用的響應率和生存率都要更高。 除了已經上市的藥物,還有很多新的所謂二代免疫藥物,比如LAG3抑制劑,TIM3抑制劑,IDO抑制劑等,都在嘗試和PD1/PD-L1抑制劑聯合使用,看能否增加它們的效果。 這次ASCO會議讓我們看到了一些希望。 比如,臨床結果顯示,對PD1抑制劑本身已經耐藥的黑色素瘤,如果表達LAG3,那么LAG3抑制劑和PD1抑制劑聯用,20%的患者腫瘤能再次縮小。 除了和免疫新藥聯用,PD1抑制劑和化療藥聯合使用,也在肺癌中展現了不錯的效果,有望成為1線治療。 另外,免疫藥物和靶向藥聯用,和放療聯用,也都有大量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值得期待。 寫在最后 雖然才短短幾年,但毫無疑問,免疫療法已經徹底改變了癌癥研究和治療的思路。 但我們還不能滿足,因為目前響應免疫療法的患者依然是少數。2017年,我們擁抱免疫療法2.0時代。通過基礎和臨床科研,繼續了解癌癥,克服目前療法的局限和缺點,是我們奮斗的目標。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如丙肝新藥印度吉三代、肝癌新藥印度多吉美、廣譜抗癌藥PD-1、PD-L1、肺癌奧希替尼AZD9291等,幫助國內患者選擇更新更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手段,更多藥品信息及購藥渠道,詳詢:400-001-9763,010-67385800,微信:headkonhdk m.jwxr.com.c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