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資訊
|
癌癥免疫治療可能會出現的副作用都有哪些?时间:2020-09-03 作者:海得康海外就醫新資訊 阅读 腫瘤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經由活化原先被腫瘤細胞抑制的T淋巴球,恢復免疫機制的正常運作來攻擊癌細胞的藥物,但如果免疫機制反應過度,則有可能引發炎癥不良反應。所幸絕大部分的副作用經由停藥和適度投予類固醇即可改善,早期發現并遵循公式進行管理也有助于降低沖擊。由于是免疫機制反應過度引發的炎癥不良反應,曾罹患自體免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者,或曾罹患間質性肺部疾病者,有可能無法接受此類藥物的治療。 根據美國國家癌癥中心的標準,不良反應可分為輕度(第1級)、中度(第2級)、重度(第3級)、危及生命(第4級)、死亡(第5級)等五級,而臨床試驗結果顯示CTLA-4 抗體僅會在 10-15% 的受試者引發第 3-4 級的不良反應,以腹瀉最為常見。嚴重但極為罕見的不良反應包含藥疹合并嗜伊紅血癥及全身癥狀 (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 DRESS)、中樞神經系統肉芽腫性發炎、及無菌性腦膜炎等。PD-1 抗體被認為耐受度優于CTLA-4抗體,約在 5-19%受試者引起第 3-4 級的不良反應,以疲倦、搔癢癥、惡心、腹瀉、皮疹、食欲下降、和乏力為主。呼吸器、消化管、肝臟、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皮膚等器官若發生不良反應,可能會出現以下的癥狀: 1.間質性肺部疾病是肺部吸入空氣的終端「肺泡」炎性反應所引起的疾病。炎癥狀況加劇,肺泡及周圍結締組織會纖維硬化而無法吸入足夠的空氣,可能會危及生命。間質性肺部疾病初期會因為無法順利得到氧氣,而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 間質性肺部疾病的初期癥狀有喘不過氣、呼吸困難,發燒,沒有痰的干咳(干性咳嗽),胸痛等。 2.大腸炎、嚴重腹瀉可能因大腸發炎而引起腹瀉。初期癥狀為腹瀉、排便次數增加、腹部疼痛、黑便或血便。伴隨著這些癥狀,也可能會有發燒的情形。 常見的癥狀有腹瀉(軟便)或排便次數增加(與平常相比,每天多三次以上),糞便參雜血液、黑便、糞便黏稠,腹部疼痛或腹部悶痛(按壓等壓迫時會出現疼痛的感覺),腸胃蠕動異常。 3.肝功能障礙、肝炎血液中肝臟酶(AST、ALT、總膽紅素等指數)指數會比標準值高。需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 常見的癥狀有皮膚或眼睛變黃(黃疸),嚴重的惡心嘔吐,尿液變黃,右腹部疼痛,比平常容易感到疲憊,發燒。 4.甲狀腺功能障礙分泌甲狀腺荷爾蒙等促進新陳代謝的內分泌系統發炎,可能會引發甲狀腺毒癥、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甲狀腺功能障礙的疾病。這些障礙可能會出現下列癥狀,需定期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查。 常見的癥狀有比平常容易感到疲勞,毛發脫落,體重增加或減少,畏寒,行為上的變化(性欲減低、焦躁、健忘等)。 5.腎上腺功能障礙可能因腎上腺功能低下而使血糖下降,電解質不平衡。若是急性,可能會出現意識模糊的癥狀。需定期進行血液檢查(ACTH、皮質醇等)。常見的癥狀有身體無力、意識模糊、惡心或嘔吐、食欲不振及反胃等。 6.第一型糖尿病可能引發第一型糖尿病,因而需進行血糖檢測。必要時需注射胰島素治療。常見的癥狀有口干舌燥、體重減少、尿量增加、喝水喝得多及惡心或嘔吐。 7.嚴重的皮膚病有可能引發皮膚或黏膜等、遍及全身的嚴重皮膚病。常見的癥狀有全身出現斑點或水泡,眼瞼或眼睛充血,嚴重的口腔炎,黏膜潰爛。 8.腎功能障礙腎臟發炎所引起的腎臟炎。需定期進行腎功能檢查(肌酸酐等)。 常見的癥狀有浮腫、發燒、血尿、腳踝腫脹、尿量減少、排尿困難。 9.腦炎因腦或脊髓發炎所引起的疾病。可能引發精神障礙或意識障礙。 常見的癥狀有發燒、疲倦、嗜睡、虛弱感、嘔吐、精神錯亂、出現幻覺、頭痛、癲癇、頸部僵硬及記憶障礙。 10.重癥肌無力、肌肉炎是神經至肌肉的訊息無法順利傳遞的疾病。有時伴隨著肌肉發炎。除了下列的癥狀,也會有癥狀急速惡化導致呼吸困難的情形發生。 常見的癥狀有反覆運動后容易感到疲勞,看到疊影,腳、手腕無法使力 肌肉疼痛,眼瞼沉重。 11.神經障礙是由神經發炎,引起與感覺或運動相關的神經障礙的疾病。可能出現如下列手腳發麻或疼痛等癥狀。常見的癥狀有運動神經麻痺、手腳發麻、感覺神經麻痺、手腳疼痛。 總結:由于腫瘤免疫治療藥物有可能引發嚴重的不良反應,若出現和平常不同的癥狀,需立即通知主治醫師。若出現疑似不良反應的癥狀,也請不要自行判斷,使用市售的藥品或營養補給品等,務必跟主治醫師討論。早期發現,盡早停藥和適度投予類固醇即可改善,以期降低沖擊。 海得康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更多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400-001-9769,或微信:1560065456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