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資訊
|
手術和放療治療兒童管膜瘤的方式,國外治療效果怎么樣?时间:2019-10-22 作者:手術和放療治療兒童管膜瘤的方式,國外治療效果怎么樣【原创】 阅读 一半以上的兒童室管膜瘤發生于年齡<3歲的小兒中,且2/3的腫瘤位于后顱窩。 手術和放療是兒童室管膜瘤的主要治療模式。且手術的切除程度是非常重要的預后因素,但當腫瘤的侵犯后組顱神經和腦干時則會限制手術的切除程度(例如涉及橋小腦角區的后顱窩腫瘤),這些患者的腫瘤很難達到全切。而對于全切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可達70%,而非全切的患者則明顯降低。首次手術未全切的患者往往仍需要再次手術治療。 術后放療可顯著改善兒童顱內室管膜瘤的局部控制率并延長生存率。一項意大利的研究報道未全切的室管膜瘤患者術后放療預估其7年的局部控制率,無事件生存率,總生存率分別為83.7%,69%和81%。St Jude兒童研究醫院的數據顯示總劑量59.4Gy,1.8Gy/次的3D適形放療可顯著提高疾病的局部控制率、EFS和OS,且并不會增加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然而總劑量59.4Gy(1.8Gy/次)的術后放療僅被推薦應用于年齡>3歲的兒童,若患者僅有18個月或神經功能狀態不佳時則可將放療計量降低至54Gy。在12-18個月的兒童中也可如此。最近一項針對206名患者的回顧性研究發現即使給予59.4Gy的放療,其主要的復發模式仍是放療野內復發。因此局部控制仍是主要的治療目標,有研究者提出在傳統放療的基礎上應用大分割立體定向照射治療作為不能手術全切患者的補充治療。一項意大利的前瞻性臨床研究納入具有殘余腫瘤的患者,術后在放化療的基礎上給予局部8Gy的放療,研究發現其5年PFS率可達58%。亦有前瞻性研究發現大分割放療是安全的,但與標準的放療方案相比無顯著的生存獲益。 同樣應考慮放療在年幼兒童中的毒副作用,考慮遠期的后遺癥而限制了調強放射治療的應用。Merchant和他的同事建立了一個預測智商(IQ)的計量容積數據和臨床因素模型,研究發現放療計量仍是影響IQ最顯著的臨床因素,即使是<20Gy的低劑量放療,對幕上進行放療會影響患者IQ。質子療法可作為傳統放療的替代治療。 文章中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用藥標準!海得康承諾為患者提供正規國外診所、醫院、藥店信息,為患者提供可靠信息咨詢服務,協助患者獲得境外就醫服務。海得康醫學顧問咨詢電話:400-001-9769,微信號:hdk4000019769。 免責聲明:海得康不賣藥,只為患者提供出國就醫咨詢服務,用藥需由專業醫師指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