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艾曲泊帕相關門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處理經驗时间:2025-07-10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患者為58歲女性,長期患有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曾接受口服糖皮質激素和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但血小板計數持續低于30×10⁹/L。2024年1月開始使用艾曲泊帕50 mg/日,血小板計數逐漸升高至158×10⁹/L。 血栓形成經過 首次血栓事件: 患者在使用艾曲泊帕1周后出現肺栓塞,經溶栓治療后癥狀緩解,隨后開始服用利伐沙班10 mg/日抗凝。 第二次血栓事件: 2024年5月,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植入藥物洗脫支架。術后繼續服用阿司匹林300 mg/日、氯吡格雷600 mg/日和利伐沙班10 mg/日。 出院后24小時,患者再次出現胸痛,心電圖顯示下壁ST段抬高,重復冠脈造影提示急性支架血栓形成。 臨床處理 緊急處理: 行球囊血管成形術恢復血流,光學相干斷層掃描顯示支架大小合適、貼壁良好,但存在血栓證據。 停用阿司匹林,改為替卡格雷90 mg bid,利伐沙班劑量增加至15 mg/日。 抗凝策略調整: 考慮到患者既往有肺栓塞和支架血栓形成病史,且使用艾曲泊帕后血小板計數迅速升高,決定延長三聯抗凝治療時間至3個月。 3個月后,改為替卡格雷和利伐沙班雙聯抗凝治療。 艾曲泊帕劑量調整: 血栓事件發生后,將艾曲泊帕劑量從50 mg/日減至25 mg/日,血小板計數維持在100-150×10⁹/L。 療效與隨訪 血栓預防效果: 調整抗凝方案后,患者未再發生血栓事件,隨訪12個月內左室收縮功能保持正常,無心絞痛和心力衰竭癥狀。 血小板管理: 艾曲泊帕減量后,血小板計數穩定在安全范圍內,未再出現出血事件。 經驗總結 血栓風險評估: 艾曲泊帕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風險,尤其是血小板計數迅速升高時。建議在使用艾曲泊帕期間密切監測血小板計數,目標范圍為50-150×10⁹/L。 抗凝策略優化: 對于合并高血栓風險的患者(如既往有血栓病史、PCI術后),可考慮延長三聯抗凝治療時間,但需警惕出血風險。 艾曲泊帕相關門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處理需綜合考慮血栓風險、血小板計數和出血風險,通過劑量調整和抗凝策略優化,可有效預防血栓復發,同時保障患者的安全性。 艾曲泊帕仿制藥已在老撾上市,仿制藥是一種治病的新選擇,如需購買,可自行出國就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所有內容均根據公開信息查詢整理發布,如有雷同或侵權請聯系刪除。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前,請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