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不可切除肝細胞癌患者使用侖伐替尼后腫瘤縮小達到手術條件时间:2025-07-01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侖伐替尼是一種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通過抑制VEGFR等通路發揮抗腫瘤作用。本文報告一例不可切除肝細胞癌患者經侖伐替尼治療后腫瘤顯著縮小,最終達到手術條件的案例,并分析其治療過程與數據。 1. 病例背景 患者信息:61歲男性,無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史,因肝功能障礙入院。 影像學檢查:CT顯示肝臟存在10.8 cm×10.2 cm的主病灶及多個直徑約1.6 cm的小病灶,甲胎蛋白(AFP)為81.6 ng/mL,異常凝血酶原(PIVKA-II)高達112775 mAU/mL。 診斷:不可切除的肝細胞癌(BCLC分期C期)。 2. 治療過程 初始治療:患者接受侖伐替尼8 mg/d治療,用藥一周后AFP降至6.2 ng/mL,PIVKA-II降至4207 mAU/mL。 劑量調整:用藥四周后,因不良反應暫停用藥兩個月,隨后繼續侖伐替尼治療。 療效評估: 用藥五個月后:增強CT顯示主病灶縮小至7.1 cm×6.9 cm,腫瘤內無強化,雙側肝臟內多發小病灶完全消失。 停藥兩個月后:CT顯示腫瘤未繼續生長,超聲檢查顯示主病灶大小為7.3 cm×5.6 cm,腫瘤內無血流信號,核磁檢查顯示腫瘤病灶邊界清晰,彌散加權圖形上有局灶性高信號。 3. 手術治療 手術決策:基于影像學改善及腫瘤標志物正常化,臨床團隊決定進行手術切除。 術后病理:手術標本顯示腫瘤包膜完整,大量淋巴細胞和粒細胞浸潤,無活腫瘤細胞,達到病理完全緩解(pCR)。 4. 療效分析 腫瘤縮小:主病灶體積縮小約50%,小病灶完全消失。 腫瘤標志物變化:AFP從81.6 ng/mL降至正常范圍(<10 ng/mL),PIVKA-II從112775 mAU/mL降至100 mAU/mL左右。 手術可行性:治療后腫瘤血供減少、邊界清晰,為手術切除創造了條件。 5. 安全性與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用藥一周后出現持續低燒和食欲減退,調整劑量后改善;用藥期間出現雙足水腫,未影響治療。 劑量管理:初始劑量為8 mg/d,因不良反應暫停后調整為更低劑量,最終實現療效與耐受性的平衡。 侖伐替尼通過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和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使不可切除的肝細胞癌患者腫瘤顯著縮小,最終達到手術條件。本案例表明,侖伐替尼在肝癌降期轉化治療中具有重要價值,可為患者提供根治性手術機會。 侖伐替尼仿制藥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購藥,可選擇出國就醫。海得康專注正規海外醫療,幫助中國患者搭建海外醫藥橋梁!更多藥品資訊,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所有內容均根據公開信息查詢整理發布,如有雷同或侵權請聯系刪除。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前,請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