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左乙拉西坦不耐受的局灶性癲癇患者換用布瓦西坦后發作完全控制时间:2025-06-27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病例背景 患者為42歲女性,因“反復右側肢體抽搐3年,加重1月”就診。既往診斷為局灶性癲癇,口服左乙拉西坦1000mg/d治療。用藥后出現嚴重情緒波動(易怒、焦慮)和認知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導致自行停藥。停藥后癲癇發作頻率增加至每周2-3次,表現為右側肢體強直-陣攣發作,持續1-2分鐘,伴意識喪失。 治療經過 左乙拉西坦停藥與過渡: 逐步減量左乙拉西坦(每周減量250mg),同時監測癲癇發作頻率。 停藥后第2周,發作頻率增加至每日1次,遂啟動布瓦西坦治療。 布瓦西坦初始治療: 起始劑量為布瓦西坦50mg/d,每周遞增50mg,至第4周達目標劑量200mg/d。 聯合奧卡西平300mg/bid作為過渡治療,減少發作風險。 療效評估: 治療第2周,癲癇發作頻率降至每周1次,強度減弱(僅表現為肢體麻木,無意識喪失)。 治療第8周,完全無發作,EEG顯示局灶性棘慢波減少80%。 持續治療12周后,逐漸停用奧卡西平,單用布瓦西坦200mg/d維持。 安全性監測 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治療期間未見異常。 認知功能評估: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分從基線21分提升至26分(正常值≥26分)。 情緒評估: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從18分降至7分(正常值<7分)。 左乙拉西坦通過結合SV2A蛋白抑制神經遞質釋放,但可能引發精神副作用。本例中,患者因不耐受而停藥,導致發作加重。布瓦西坦作為第三代JAK抑制劑,對SV2A的親和力是左乙拉西坦的300倍,可在更低劑量下實現更強的抗癲癇作用,且精神副作用發生率顯著降低。本例通過劑量滴定和聯合用藥過渡,成功實現發作完全控制,且認知和情緒狀態顯著改善。長期隨訪顯示,布瓦西坦單藥治療療效穩定,安全性良好。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更多問題,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所有內容均根據公開信息查詢整理發布,如有雷同或侵權請聯系刪除。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前,請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