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報告:一例5q-MDS患者使用來那度胺后輸血依賴顯著降低的病例分析时间:2025-06-20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68歲,因“乏力伴面色蒼白6個月”于2022年3月就診。血常規示:血紅蛋白(Hb)65 g/L(參考值130-175 g/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8×10⁹/L,血小板計數120×10⁹/L。骨髓穿刺提示骨髓增生減低,紅系病態造血明顯,粒系核分葉過多。染色體核型分析顯示46,XY,del(5)(q13q33),熒光原位雜交(FISH)確認5q-缺失陽性。根據IPSS-R評分系統,患者為中危-1組,診斷為“5q-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 治療經過 初始治療: 患者因Hb持續低于70 g/L,需每2-3周輸注紅細胞懸液(每次2單位)維持血色素水平。 2022年4月起,予來那度胺5 mg/d口服,28天/周期,同時監測血常規及不良反應。 療效評估: 治療1個月:Hb升至82 g/L,輸血間隔延長至4周,外周血網織紅細胞比例由1.2%升至2.8%,提示骨髓紅系代償增強。 治療3個月:Hb穩定在90-95 g/L,完全脫離輸血依賴,骨髓象顯示紅系病態造血減輕(環形鐵粒幼細胞比例由25%降至10%)。 治療6個月:復查FISH,5q-克隆比例由基線的68%降至15%,細胞遺傳學部分緩解(PR)。 不良反應管理: 血液學毒性:治療第2周出現3級中性粒細胞減少(0.8×10⁹/L),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療后恢復,后續調整來那度胺劑量為5 mg隔日1次。 非血液學毒性:輕度皮疹(2級),口服抗組胺藥后緩解,未影響治療。 隨訪與維持: 截至2023年12月,患者持續以來那度胺5 mg隔日1次治療,Hb維持在90-100 g/L,未再輸血,生活質量評分(EORTC QLQ-C30)較基線改善20%。 本例提示來那度胺對5q-MDS患者具有顯著療效,其機制可能與抑制5q-克隆的PP2A蛋白活性相關。治療中需注意劑量調整以平衡療效與毒性,尤其是老年患者。長期隨訪顯示,部分患者可實現脫離輸血依賴,細胞遺傳學緩解可持續超過18個月。 來那度胺仿制藥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購藥,可出國就醫。海得康專注正規海外醫療,幫助中國患者搭建海外醫藥橋梁!更多藥品資訊,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溫馨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具體的治療方案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后確定。在用藥期間,請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用藥情況。如果圖片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