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報告:一例高致吐性化療患者使用阿普昔騰坦后顯著減少嘔吐發作的病例分析时间:2025-06-19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本病例報告了一例接受高致吐性化療(HEC)的晚期胃癌患者,通過聯合使用阿普昔騰坦(Aprepitant)成功控制化療相關惡心嘔吐(CINV)。治療過程中,患者嘔吐發作次數較既往方案減少85%,生活質量顯著改善。本文詳細描述了治療經過及藥物劑量調整策略,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 病例介紹 患者男性,65歲,因“上腹痛伴消瘦3個月”就診,胃鏡病理確診為胃腺癌(T4aN2M1,肝轉移)。既往體健,無藥物過敏史。基因檢測顯示HER2陰性,擬行順鉑(80 mg/m²)+5-氟尿嘧啶(750 mg/m²)方案化療。 治療經過 首次化療(未使用阿普昔騰坦) 止吐方案:帕洛諾司瓊0.25 mg(化療前30分鐘)+地塞米松12 mg(化療前30分鐘)。 嘔吐發作:化療后6小時內嘔吐4次,24小時內嘔吐7次,需急診補救治療(甲氧氯普胺10 mg肌肉注射)。 生活質量評估:采用FLIE量表評分,總分28分(滿分108分),提示嚴重惡心嘔吐影響日常生活。 第二次化療(聯合阿普昔騰坦) 阿普昔騰坦125 mg(化療前1小時口服)+帕洛諾司瓊0.25 mg(化療前30分鐘)+地塞米松12 mg(化療前30分鐘)。 化療后第2-3天繼續使用阿普昔騰坦80 mg/d。 止吐方案調整: 嘔吐發作:化療后6小時內僅嘔吐1次,24小時內嘔吐2次,未使用補救治療。 生活質量評估:FLIE量表評分提升至82分,患者可正常進食及活動。 后續化療周期(持續優化) 方案鞏固:維持阿普昔騰坦三聯方案,化療后第4天起停用地塞米松以減少失眠副作用。 療效監測:連續4周期化療期間,嘔吐發作次數穩定在1-2次/周期,未出現3級以上惡心。 阿普昔騰坦的作用機制:通過阻斷NK1受體抑制P物質介導的嘔吐反射,尤其對延遲期CINV(24-120小時)效果顯著。 劑量調整依據:根據《MASCC/ESMO指南》,HEC患者需全程覆蓋NK1受體拮抗劑,本例中第2-3天繼續使用阿普昔騰坦80 mg/d可進一步降低延遲期嘔吐風險。 生活質量改善:FLIE量表評分從28分升至82分,提示阿普昔騰坦顯著減輕患者心理負擔。 阿普昔騰坦聯合5-HT3受體拮抗劑及地塞米松的三聯方案,可有效控制HEC患者的CINV,尤其適用于既往止吐失敗的高危人群。 阿普昔騰坦仿制藥已在老撾上市,仿制藥是一種治病的新選擇,如需購買,可自行出國就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請注意,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應僅作為參考,并不應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決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之前,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