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難治性RA患者使用巴瑞替尼后關節癥狀顯著改善的病例觀察时间:2025-06-11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病例背景 患者,女,52歲,主訴“雙手、雙膝關節腫痛伴晨僵12年,加重6個月”。既往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RA),血清類風濕因子(RF)陽性(180 IU/mL),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抗CCP)陽性(>200 U/mL),曾接受甲氨蝶呤(MTX)15 mg/周、來氟米特20 mg/d及糖皮質激素(潑尼松10 mg/d)治療,療效不佳。近6個月因關節腫痛加重,改用托法替布5 mg bid聯合依那西普25 mg qw治療,但癥狀仍持續,DAS28-ESR評分達6.2(高疾病活動度)。 治療經過 初始治療調整: 2023年3月,患者因持續關節腫痛、乏力及活動受限(HAQ評分2.1)入院。查體示雙手近端指間關節(PIP)、掌指關節(MCP)腫脹壓痛(+),雙膝關節浮髕試驗(+)。 影像學檢查:雙手X線示關節間隙狹窄、骨侵蝕;MRI提示滑膜炎伴骨髓水腫。 治療方案調整為:巴瑞替尼4 mg qd口服,潑尼松減量至5 mg/d,停用托法替布及依那西普。 療效評估: 1個月后:DAS28-ESR評分降至4.8(中疾病活動度),晨僵時間由120分鐘縮短至45分鐘,雙手MCP、PIP關節壓痛數由12個減至5個,腫脹數由8個減至3個。 3個月后:DAS28-ESR評分降至3.1(低疾病活動度),患者可獨立完成穿衣、洗漱等日常活動(HAQ評分降至0.8)。血沉(ESR)由68 mm/h降至22 mm/h,C反應蛋白(CRP)由18 mg/L降至5 mg/L。 6個月后:DAS28-ESR評分穩定于2.8(臨床緩解),雙手關節無腫脹壓痛,膝關節浮髕試驗(-),MRI示滑膜炎明顯改善,骨髓水腫消退。 安全性監測: 治療期間未發生嚴重感染、肝腎功能異常或血液系統毒性。輕度血脂升高(LDL-C 3.2 mmol/L),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控制。 該患者為中重度RA,對傳統DMARDs及生物制劑反應不佳,屬難治性病例。巴瑞替尼通過選擇性抑制JAK1/JAK2,阻斷IL-6、IFN-γ等促炎細胞因子信號傳導,快速控制炎癥。其起效時間(1個月內)較生物制劑更快,且口服給藥依從性高。本例提示,巴瑞替尼可作為傳統治療失敗后的有效選擇,尤其適用于需快速緩解癥狀的患者。 巴瑞替尼仿制藥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購藥,可出國就醫。海得康專注正規海外醫療,幫助中國患者搭建海外醫藥橋梁!更多藥品資訊,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溫馨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具體的治療方案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后確定。在用藥期間,請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用藥情況。如果圖片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