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PBC患者使用奧貝膽酸后肝功能改善但出現嚴重瘙癢的病例分析时间:2025-06-11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病例基本信息 患者,女,54歲,因“乏力、皮膚黃染1年”就診。既往無肝病史,否認藥物過敏史。2021年5月查ALP 385U/L(正常范圍35-100U/L),GGT 520U/L(正常范圍7-45U/L),抗線粒體抗體M2型陽性(1:1000),肝活檢示小葉間膽管破壞,確診為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 治療經過 初始治療: 2021年6月啟動熊去氧膽酸(UDCA,13-15mg/kg/日)治療,6個月后ALP仍持續升高(320U/L),GGT 450U/L,總膽紅素(TBIL)28μmol/L(正常范圍3.4-20.5μmol/L),未達巴黎Ⅱ標準(ALP≤1.67×ULN且TBIL正常)。 二線治療: 瘙癢:治療第2周起出現全身性瘙癢,夜間加重,影響睡眠。瘙癢視覺模擬評分(VAS)達8分(0-10分)。 其他:1級腹瀉(每日2-3次)。 治療3個月后,ALP降至180U/L(降幅43.8%),GGT降至220U/L(降幅51.1%),TBIL降至18μmol/L。 Mayo風險評分由治療前6.8分降至5.2分,5年生存率預測由75%升至85%。 2022年1月加用奧貝膽酸(5mg/日),聯合UDCA(13mg/kg/日)。 療效評估: 不良反應: 瘙癢管理: 一線治療:氯雷他定(10mg/日)無效,改用消膽胺(4g/日),瘙癢VAS降至6分,但出現嚴重便秘(每周排便1-2次)。 二線治療:停用消膽胺,改用利福平(150mg bid),瘙癢VAS降至3分,但2周后出現肝功能波動(ALP 210U/L,GGT 280U/L)。 三線治療:加用納曲酮(25mg/日),瘙癢完全緩解(VAS 0分),肝功能維持穩定(ALP 190U/L,GGT 240U/L)。 隨訪與結局 截至2023年2月,患者持續接受奧貝膽酸+UDCA+納曲酮治療,肝功能持續改善,瘙癢未復發。 腹瀉通過洛哌丁胺(2mg bid)緩解,未出現其他嚴重不良反應。 本例顯示奧貝膽酸可顯著改善UDCA應答不佳的PBC患者肝功能,但瘙癢發生率高(約55%),需階梯式升級治療。納曲酮作為阿片受體拮抗劑,對難治性瘙癢療效明確,但需監測肝功能。本例為PBC二線治療提供了瘙癢管理的臨床參考。 奧貝膽酸仿制藥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購藥,可出國就醫。海得康專注正規海外醫療,幫助中國患者搭建海外醫藥橋梁!更多藥品資訊,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溫馨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具體的治療方案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后確定。在用藥期間,請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用藥情況。如果圖片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