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報告:阿法替尼維持治療頭頸鱗癌術后復發1例分析时间:2025-05-30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病例簡介 患者為57歲男性,因左頸部包塊就診,經鼻咽喉鏡及病理檢查確診為“左側梨狀窩低分化鱗癌”(cT2N2bM0,ⅣA期)。2014年3月至5月,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療(順鉑100mg/m²,每3周1次,共2周期),治療后病情穩定。 2015年5月,患者復查發現頸部淋巴結增大,行左頸部腫物穿刺活檢,病理提示鱗狀細胞癌復發。2015年6月,患者接受左側頸淋巴結轉移癌切除術,術后病理診斷為淋巴結轉移性低分化鱗癌。 治療經過 術后輔助治療:術后患者未接受進一步治療,定期隨訪。 復發診斷:2015年10月,PET-CT檢查顯示雙側頸部、雙肺及縱隔多發淋巴結轉移,診斷為復發轉移性頭頸部鱗癌(rcTxN2cM1,ⅣC期)。 一線治療: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患者接受PF方案(順鉑75mg/m² d1,5-Fu 750mg/m²持續輸注120小時)聯合西妥昔單抗(首劑400mg/m²,隨后每周250mg/m²)治療6周期。療效評估為部分緩解(PR),但2016年6月右肺出現新發小結節,考慮疾病進展,停用西妥昔單抗。 二線治療:2017年11月,患者參加臨床試驗,接受阿法替尼(40mg,每日一次)治療。然而,治療1個月后復查顯示左側腋窩皮下新發小結節,評估為疾病進展(PD)。 維持治療:鑒于患者體能狀態良好,且缺乏其他有效治療手段,自2017年12月起,患者接受阿法替尼維持治療(劑量調整為30mg,每日一次),直至2018年8月因一般狀況惡化停藥。 療效與安全性 療效:阿法替尼維持治療期間,患者病情相對穩定,未出現明顯進展。 安全性:治療期間,患者主要不良反應為皮疹和腹瀉,均為1-2級,通過對癥治療可緩解。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治療相關死亡。 本例頭頸鱗癌術后復發患者,在多線治療失敗后,接受阿法替尼維持治療,病情相對穩定,且安全性可控。這一案例提示,對于復發轉移性頭頸部鱗癌患者,阿法替尼維持治療可能是一種可行的選擇,尤其適用于體能狀態良好、缺乏其他有效治療手段的患者。
阿法替尼仿制藥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購藥,可出國就醫。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更多問題,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僅作為參考意見。用藥期間隨時與醫生保持聯系,隨時溝通用藥情況。圖片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