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報告:普納替尼成功治療T315I突變慢性髓性白血病急變期1例时间:2025-05-29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病例背景 患者,男性,52歲,因“乏力、發熱伴體重下降3個月”于2023年10月入院。既往診斷為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CP),接受伊馬替尼治療4年后進展為急變期(BP),骨髓穿刺提示原始細胞比例達35%,基因檢測顯示BCR-ABL1融合基因陽性,并攜帶T315I突變。患者對達沙替尼及尼洛替尼治療均不耐受,遂考慮使用普納替尼。 治療經過 初始評估: 血常規:白細胞計數28×10⁹/L,血紅蛋白85 g/L,血小板計數45×10⁹/L。 骨髓檢查:原始細胞比例35%,費城染色體(Ph)陽性。 基因檢測:BCR-ABL1融合基因定量為120%,T315I突變陽性。 心臟評估:心電圖提示左心室肥厚,超聲心動圖顯示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為55%,無瓣膜病變。 治療方案: 2023年11月1日開始口服普納替尼,起始劑量為45 mg/d,聯合FLAG-IDA方案(氟達拉濱、阿糖胞苷、伊達比星、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進行誘導化療。 治療期間密切監測血常規、肝功能及心血管指標,每周行心電圖檢查。 療效評估: 骨髓檢查:原始細胞比例降至1%,達到完全血液學緩解(CHR)。 基因檢測:BCR-ABL1融合基因定量降至0.5%,T315I突變仍陽性。 血常規:白細胞計數降至4.2×10⁹/L,血紅蛋白升至98 g/L,血小板計數升至85×10⁹/L。 骨髓檢查:原始細胞比例降至5%,達到部分血液學緩解(PHR)。 基因檢測:BCR-ABL1融合基因定量降至15%,T315I突變仍陽性。 第1周期治療后(2023年11月28日): 第2周期治療后(2023年12月25日): 劑量調整與長期隨訪: 2024年1月10日,因患者出現3級血小板減少,將普納替尼劑量減至30 mg/d。 2024年3月15日,基因檢測顯示BCR-ABL1融合基因定量降至0.01%,達到主要分子學緩解(MMR)。 截至2024年12月,患者持續維持MMR,LVEF穩定在55%-60%,未發生嚴重心血管事件。 本例患者在多線TKI治療失敗后,采用普納替尼聯合FLAG-IDA方案成功誘導緩解,并實現MMR。普納替尼對T315I突變的高效抑制作用是其療效的關鍵,而劑量調整策略有效降低了心血管毒性風險。該病例提示,普納替尼可作為T315I突變CML急變期患者的有效治療選擇,但需密切監測心血管毒性。 普納替尼仿制藥已在老撾上市,仿制藥是一種治病的新選擇,如需購買,可自行出國就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請注意,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應僅作為參考,并不應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決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之前,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