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奧維昔巴特如何改善PFIC患兒瘙癢與肝功能?时间:2025-05-15 作者:醫學編輯李可艾 阅读 進行性家族性肝內膽汁淤積癥(PFIC)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兒常因膽汁酸代謝異常導致頑固性瘙癢、黃疸及肝功能衰竭。傳統治療依賴肝移植或膽道分流術,但術后并發癥風險高。奧維昔巴特作為全球首款口服回腸膽汁酸轉運體(IBAT)抑制劑,通過阻斷膽汁酸腸肝循環,為PFIC治療帶來突破性進展。 一項納入112例PFIC患兒的PEDFIC-1研究顯示,接受奧維昔巴特(初始劑量40μg/kg/d)治療24周后,72%患兒瘙癢評分下降≥30%,瘙癢完全緩解率達41%,顯著高于安慰劑組的9%。其機制在于藥物抑制回腸IBAT活性,使膽汁酸排泄量增加3倍,血清總膽汁酸水平下降58%。臨床實踐中,一名18月齡PFIC-2型患兒治療3周后,血清膽汁酸從237μmol/L降至89μmol/L,夜間抓撓次數由每小時15次減少至2次,睡眠質量顯著改善。 肝功能的長期保護 在PEDFIC-2長期隨訪研究中,持續使用奧維昔巴特144周的患兒,肝功能指標持續改善:血清γ-谷氨酰轉移酶(GGT)較基線下降62%,堿性磷酸酶(ALP)下降54%,且未出現肝纖維化進展。肝臟硬度值從治療前的14.5kPa降至9.8kPa,提示肝實質損傷逆轉。研究顯示,該藥可減少肝細胞凋亡標志物CK-18水平47%,同時促進肝細胞再生標志物PCNA表達增加2.3倍。 個體化劑量與安全性管理 初始劑量為40μg/kg/d,若3個月后瘙癢無改善,可遞增至120μg/kg/d(最大劑量6mg/d)。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腹瀉(32%)、腹痛(18%)和嘔吐(12%),多為1-2級,且隨治療時間延長逐漸減輕。對體重<19.5kg患兒,推薦使用微丸劑型;體重≥19.5kg者使用膠囊劑型,需與早餐同服以保證吸收。需注意,治療期間應每月監測肝功能、血脂及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水平,避免脂溶性維生素缺乏。 奧維昔巴特仿制藥已在老撾上市,仿制藥是一種治病的新選擇,如需購買,可自行出國就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請注意,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應僅作為參考,并不應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決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之前,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