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T315I突變CML患者使用普納替尼后獲得深度分子學緩解的病例報告时间:2025-05-07 作者:醫學編輯李可艾 阅读 本文報告一例攜帶T315I突變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在接受普納替尼治療后獲得深度分子學緩解(DMR)的病例。通過動態監測BCR-ABL1轉錄本水平及基因突變譜,評估普納替尼的療效及安全性,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T315I突變;CML;普納替尼;深度分子學緩解 病例資料 患者,男性,45歲,因“乏力、盜汗2月”就診。骨髓穿刺提示CML慢性期(CP),染色體核型為46,XY,t(9;22)(q34;q11),BCR-ABL1融合基因陽性。一代TKI伊馬替尼治療12個月后,BCR-ABL1轉錄本水平降至0.1%(IS),但基因測序發現T315I突變,遂換用二代TKI達沙替尼,治療6個月后疾病進展(BCR-ABL1轉錄本水平升至15%)。 治療經過 1. 普納替尼治療 2022年3月起,患者接受普納替尼45mg/d治療。治療第3個月,BCR-ABL1轉錄本水平降至0.01%(MR4.0);第6個月,降至0.0032%(MR4.5),達到深度分子學緩解。治療期間,每3個月監測一次BCR-ABL1轉錄本水平及基因突變譜,未發現新的耐藥突變。 2. 劑量調整與不良反應管理 治療第9個月,患者出現3級高血壓,加用氨氯地平5mg/d后血壓控制穩定。治療第12個月,因血小板計數降至50×10^9/L,將普納替尼劑量減至30mg/d,未影響分子學緩解狀態。治療期間未發生動脈閉塞事件。 療效評估 治療18個月時,患者持續維持MR4.5,染色體核型仍為Ph陽性,但BCR-ABL1融合基因拷貝數極低(<0.001%)。骨髓形態學檢查顯示原始細胞<1%,粒系、紅系及巨核系增生正常。生活質量評估(EORTC QLQ-C30)顯示,患者軀體功能、角色功能及社會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提高。 T315I突變是CML患者對一代及二代TKI耐藥的常見機制。普納替尼作為第三代TKI,通過共價結合BCR-ABL1激酶結構域的Cys473位點,克服T315I突變導致的空間位阻效應。本例患者治療18個月后持續維持MR4.5,證實普納替尼在T315I突變CML中的強效性。 普納替尼為T315I突變CML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療選擇。通過動態監測分子學反應及不良反應,可實現療效與安全性的平衡。 普納替尼仿制藥已在老撾上市,仿制藥是一種治病的新選擇,如需購買,可自行出國就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請注意,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應僅作為參考,并不應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決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之前,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