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報告:阿那莫林顯著改善晚期肺癌惡病質患者體重和營養狀態时间:2025-04-29 作者:醫學編輯李可艾 阅读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65歲,2024年6月因“咳嗽伴胸痛3個月”就診,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Ⅳ期,驅動基因陰性。入院時體格檢查示:身高172cm,體重42kg(BMI 14.2kg/m²),血清白蛋白28g/L,前白蛋白120mg/L,ECOG評分3分。CT顯示右肺下葉占位伴縱隔淋巴結轉移,PET-CT提示全身多處骨轉移。患者因腫瘤消耗及化療(卡鉑+紫杉醇)導致嚴重惡病質,體重下降達18%(6個月內),并伴有厭食、乏力及持續惡心。 治療經過 初始治療階段(2024年6月-8月) 化療方案:卡鉑(AUC 5)+紫杉醇(175mg/m²)每3周1次,共4周期。 營養支持:腸內營養(EN)聯合腸外營養(PN),每日熱量目標25kcal/kg,蛋白質1.2g/kg。 惡病質管理:醋酸甲地孕酮250mg/d,但患者體重持續下降至40kg,食欲評分(VAS)<2/10。 阿那莫林治療經過 治療啟動 2024年9月,患者因體重下降超過20%且ECOG評分≥3分,符合《癌癥惡病質診療指南(2024版)》阿那莫林使用標準。經多學科團隊(MDT)討論后,停用甲地孕酮,改用阿那莫林100mg/d,空腹口服,同時繼續維持原化療方案。 監測與調整 血糖監測顯示空腹血糖從6.8mmol/L升至7.5mmol/L,未達糖尿病診斷標準。 心電圖未見QT間期延長(QTcF 410ms)。 第1周:患者自述食欲明顯改善,每日進食量增加約30%。 第4周:體重增至43.5kg(+3.6%),血清白蛋白升至32g/L,前白蛋白180mg/L。 第8周:體重達46kg(+9.5%),BMI回升至15.6kg/m²,ECOG評分降至2分。 安全性評估: 治療機制與藥效學分析 食欲刺激作用 阿那莫林通過激活胃動素受體(GHS-R1α),模擬胃饑餓素(Ghrelin)作用,直接刺激下丘腦食欲中樞。患者自述“饑餓感明顯增強,餐后飽腹感持續時間縮短”,符合藥物作用機制。 代謝改善 雙能X線吸收法(DXA)檢測顯示,去脂體重(LBM)從治療前的25.8kg增至28.3kg(+9.7%),而脂肪組織無顯著變化,提示阿那莫林通過促進蛋白質合成實現肌肉量增加。 營養狀態改善 血清白蛋白與前白蛋白水平分別升至35g/L和220mg/L,反映肝臟合成功能及急性期反應蛋白水平恢復,表明患者營養狀況顯著改善。 治療難點與應對策略 初始耐受性 患者第1周出現輕度惡心(CTCAE 1級),通過調整用藥時間(改為早餐前1小時服用)及分餐進食后緩解。 依從性管理 因患者居住偏遠地區,采用遠程醫療監測體重及食欲評分,每2周通過視頻隨訪調整劑量,確保治療連續性。 聯合治療協同 在阿那莫林基礎上,結合每周2次的居家抗阻訓練(彈力帶訓練),進一步增強肌肉力量,改善身體功能狀態。 治療結果與隨訪 截至2025年3月,患者已完成12個月治療,體重穩定在48kg,ECOG評分1分,可獨立完成日常活動。CT復查顯示腫瘤穩定,未出現新發病灶。患者生活質量評分(EORTC QLQ-C30)從治療前的32分升至68分,焦慮/抑郁評分從45分降至22分。 本病例驗證了阿那莫林在晚期肺癌惡病質患者中的顯著療效,尤其適用于低BMI、低白蛋白血癥及化療耐受性差的患者。未來需進一步探索阿那莫林與免疫治療的聯合方案,并關注其長期安全性(如QT間期延長風險)。此外,遠程監測與康復訓練的整合模式為偏遠地區患者提供了可行的治療路徑。 阿那莫林通過直接刺激食欲及促進肌肉蛋白質合成,顯著改善晚期肺癌惡病質患者的體重和營養狀態,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臨床應用中需嚴格監測QT間期延長風險,并結合患者個體情況調整劑量,以實現療效與安全性的平衡。 “海得康”一直緊密跟蹤國際新藥的最新進展,并致力于為國內患者提供關于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請撥打我們的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們的專業團隊會為提供詳細的咨詢。 溫馨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具體的治療方案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后確定。在用藥期間,請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用藥情況。如果圖片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