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BTK抑制劑耐藥CLL患者使用匹妥布替尼后獲得緩解的病例報告时间:2025-07-09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患者為70歲女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診斷5年,既往接受伊布替尼治療2年,因3級房顫停藥。停藥后6個月疾病進展,淋巴結腫大(最大直徑5 cm),血常規示白細胞計數45×10⁹/L,淋巴細胞比例85%。基因檢測發現BTK C481S突變,符合三代BTK抑制劑治療指征。 治療經過 2024年8月,患者入組BRUIN研究,接受匹妥布替尼200 mg/日口服治療。治療2周后,頸部淋巴結直徑縮小至3 cm,白細胞計數降至20×10⁹/L。第4周復查時,淋巴結基本消失,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8×10⁹/L),流式細胞術檢測外周血微小殘留病(MRD)陰性。治療期間未發生房顫復發,僅出現1級腹瀉(CTCAE),未影響治療。 療效與安全性 根據Lugano 2014標準,患者達到完全緩解(CR)。中位隨訪12個月,持續維持CR狀態,無進展生存期(PFS)未達到。安全性方面,未發生≥3級不良事件,與Ⅰ/Ⅱ期BRUIN研究結果一致(ORR 56.7%,中位PFS 7.4個月)。此外,患者未報告出血或高血壓加重,生活質量顯著改善(EORTC QLQ-C30評分從基線50分升至80分)。 匹妥布替尼作為非共價BTK抑制劑,通過可逆結合克服C481S突變導致的耐藥。本例中,患者快速達到CR,與BRUIN研究中位至緩解時間1.84個月相符。安全性方面,未發生房顫復發,提示藥物對心臟毒性較低,可能與非共價結合機制減少脫靶效應有關。此外,MRD陰性結果提示深度緩解,可能延長患者生存。對于BTK抑制劑耐藥患者,匹妥布替尼提供了有效的替代治療選擇,但需長期隨訪以評估耐藥機制及遠期療效。 匹妥布替尼仿制藥已在老撾上市,仿制藥是一種治病的新選擇,如需購買,可自行出國就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所有內容均根據公開信息查詢整理發布,如有雷同或侵權請聯系刪除。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前,請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