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納替尼相關動脈血栓事件的管理:罕見病例報告與文獻回顧时间:2025-04-07 作者:醫學編輯李可艾 阅读 病例背景 患者,女性,67歲,因持續性發熱、乏力及脾大等癥狀就診。患者既往有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病史,長期接受伊馬替尼治療。然而,近期患者病情出現惡化,對伊馬替尼治療產生耐藥,且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存在BCR-ABL1 T315I突變。隨后,患者開始接受普納替尼治療,初始劑量為每日45毫克。 治療經過與動脈血栓事件發生 初始治療:患者開始接受普納替尼治療后,病情逐漸好轉。然而,在治療后的第3個月,患者突然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 緊急評估:患者被緊急送往醫院進行評估。心電圖檢查顯示ST段抬高,心肌酶譜升高,提示急性心肌梗死。進一步的心臟超聲檢查發現左心室壁運動異常,確診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治療與管理:患者立即接受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并成功開通了閉塞的冠狀動脈。術后,患者繼續接受普納替尼治療,但劑量調整為每日15毫克,并加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藥物以預防血栓事件的再次發生。 長期監測與隨訪:在治療后的幾個月內,患者定期接受了心臟功能的評估。結果顯示,患者的心臟功能逐漸恢復,且未再出現血栓事件。同時,患者的CML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文獻回顧與討論 普納替尼與動脈血栓事件:普納替尼作為一種強效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在治療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和費城染色體陽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Ph+ALL)中顯示出顯著的療效。然而,普納替尼的使用也與動脈血栓事件的發生風險增加相關。多項臨床試驗和上市后監測數據均顯示,普納替尼治療的患者中動脈血栓事件的發生率較高。 風險因素:動脈血栓事件的發生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既往心血管疾病史、高血壓、糖尿病等。此外,普納替尼的劑量和用藥時間也可能影響血栓事件的發生率。 管理與預防:對于接受普納替尼治療的患者,應密切監測其心血管狀況,特別是那些存在心血管風險因素的患者。一旦出現血栓事件的癥狀或體征,應立即進行評估和治療。同時,可以考慮加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藥物以預防血栓事件的再次發生。 本例報告了一例在接受普納替尼治療后發生動脈血栓事件的罕見病例,并回顧了相關文獻以探討該事件的管理和預防策略。普納替尼在治療CML和Ph+ALL中顯示出顯著的療效,但也伴隨著動脈血栓事件的風險。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密切監測患者的心血管狀況,并采取適當的預防和治療措施以降低血栓事件的發生率。 普納替尼仿制藥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購藥,可出國就醫。海得康專注正規海外醫療,幫助中國患者搭建海外醫藥橋梁!更多藥品資訊,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溫馨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具體的治療方案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后確定。在用藥期間,請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用藥情況。如果圖片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