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bentafusp與聯合免疫檢查點阻斷及其他全身治療在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療效比較时间:2024-12-26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治療領域擁有多種全身性治療方案,其中Tebentafusp與聯合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療法,如伊匹單抗聯合抗PD-1抗體,已成為主流選擇。然而,這些治療方案之間的相對療效一直缺乏明確的比較。本研究旨在通過綜合分析,對比當前可用的系統性治療方案在總生存期(OS)和無進展生存期(PFS)方面的表現,特別聚焦于Tebentafusp與聯合ICB的療效對比。 本研究共納入了55項獨立研究,涉及2682名可評估OS的患者和2258名可評估PFS的患者。在各項治療方案中,Tebentafusp展現出了最高的中位OS,達到了22.4個月(95%置信區間(CI):19.9-29.6)。相比之下,聯合ICB療法的中位OS為15.7個月(95% CI:14.4-17.9),抗PD-1抗體單藥治療的中位OS為10.9個月(95% CI:9.8-13.4),化療的中位OS為9.95個月(95% CI:8.9-11.2),靶向治療的中位OS為8.86個月(95% CI:7.5-10.8),而抗CTLA-4抗體單藥治療的中位OS則為7.8個月(95% CI:6.8-9.3)。在PFS方面,各治療組的中位PFS相似,范圍在2.7個月至3.4個月之間。 針對Tebentafusp與聯合ICB的直接比較,未調整模型中的風險比(HR)為0.641(95% CI:0.449-0.915),表明Tebentafusp在降低死亡風險方面具有一定優勢。進一步地,通過群體調整模型進行校正后,HR降低至0.386(95% CI:0.236-0.631),這一結果在使用不同調整方法(如MAIC、2SMAIC和STC)時均保持一致,進一步強化了Tebentafusp的療效優勢。 盡管Tebentafusp在本研究中展現出了相對于聯合ICB及其他全身治療方案的更佳療效,但由于研究方法間的近似性以及納入研究的高度異質性,這些結果需要謹慎解讀。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更多問題,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僅作為參考意見。用藥期間隨時與醫生保持聯系,隨時溝通用藥情況。圖片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