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癌有哪些癥狀?胰腺癌診斷方法,該不該做手術?时间:2018-10-17 作者:海得康醫學編輯劉曉曦【原创】 阅读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系統腫瘤,作為“癌中之王”總是讓人談之色變。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與生活方式的西方化,胰腺癌的發病率也逐年快速上升。 據統計,上海市近十年胰腺癌的發病率已經從10/10萬上升至15/10萬;上海市疾控中心提供的數據也顯示上海平均每天就有5個胰腺癌的新發病例。上海等國內一線城市胰腺癌的發病率已經和發達國家相似,曾經的少見病已不再稀罕,如何預防、如何發現、如何治療胰腺癌也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 四大非典型表現 1. 長期腰酸背痛,被誤作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治療; 2. 反復出現中上腹飽脹感,被誤作胃腸道消化不良治療; 3. 新發的無法控制的血糖升高,被誤作糖尿病治療; 4. 突發眼睛鞏膜黃染,被誤作肝炎治療。 如果發現胰腺上有占位,又希望能夠在治療前明確診斷,超聲內鏡下的細針穿刺是個很好的選擇。 美國著名的梅奧醫學中心收集了2000多個病例的最新研究表明,細針穿刺并不會導致腫瘤細胞的播散。 細針穿刺對于無法手術的胰腺癌患者非常重要,可以明確占位的性質,盡早開始規范治療。 規范合理的綜合治療是重點 胰腺癌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化療和放療。 手術是根治胰腺癌的唯一手段。但是胰腺癌根治術是大家公認的高風險、高難度手術。如何提高手術安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就變得十分重要。 我國首創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中線性全封閉型胰管空腸吻合術”大大提高了手術安全性,使胰漏發生率小于10%,又在此基礎上創新性地提出“人工乳頭胰空腸吻合技術”,進一步降低了術后胰漏率,成果發表于多個國外著名期刊并獲得了國際同行專篇述評贊揚,在手術技術這一長期為歐美發達國家壟斷的領域中提出了中國學者的觀點;同時,創新性地提出銳性清掃、無瘤切除胰腺腫瘤,提高了胰腺癌的R0切除率;通過研究揭示胰腺癌淋巴轉移特性,規范了手術淋巴清掃范圍,發表了《中國胰腺癌臨床診斷標準探討》《胰腺癌淋巴轉移診治進展與處理規范》,對中國胰腺癌淋巴轉移人群的基本病理特征及診斷標準、治療策略提出了總結性意見,并被業界廣泛采納運用;國際首創外科微創腹腔鏡技術引導下術中放療的新方法,突破了傳統放療在胰腺癌上運用的局限性;通過探索“胰腺癌手術-多時相介入綜合治療”以及優化改良術后輔助化療方案使胰腺癌術后肝轉移的發生率下降了1/3,淋巴結轉移發生率下降了70%,中位生存期與5年生存率明顯提高。 研究結果顯示:并非所有患者均從手術中獲益,一組具有“三陽性:CEA+/CA125+/CA19-91000U/ml”特征的患者難以從手術中獲益,此類患者術后半年內的腫瘤復發率高于90%,暗示患者術前體內可能存在“隱性轉移病灶”。 另外一項研究對200多例行根治性手術后的患者進行分析,發現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術后行輔助放化療可以明顯獲益,延長生存。 胰腺癌被認為是一種異質性十分明顯的腫瘤,也就是說,不同患者手術、化療和放療的效果都不一樣,但是哪些患者可以直接通過手術獲益,哪些患者應該做新輔助化療后再手術,哪些患者又應該行術后放化療,卻一直讓每個胰腺腫瘤專科醫生心存困惑。 合理規范治療的根本在于通過現有的技術手段,甄別鑒定出不同腫瘤生物學行為和治療敏感性的患者人群,“因病施救”,實現個體化治療,避免因不恰當治療或效果不確切的保健品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上一篇看看你的肺癌屬于哪種類型 ?下一篇肺癌的病因都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