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FGFR2融合膽管癌患者使用佩米替尼Pemigatinib后腫瘤顯著縮小的病例
患者男性,56歲,因“右上腹隱痛伴黃疸3個月”于2023年8月就診。既往無肝炎、酗酒史,家族中無腫瘤病史。實驗室檢查示總膽紅素(TBIL)189 μmol/L(正常值3.4-20.5 μmol/L),CA19-9 567 U/mL(正常值<37 U/mL)。腹部增強MRI提示肝內膽管多發占位,最大直徑約6.2 cm,考慮肝內膽管癌(IVA期)。
基因檢測與診斷
患者行肝穿刺活檢,病理確診為中分化腺癌。通過二代測序(NGS)檢測發現FGFR2-BICC1融合變異(融合斷點位于FGFR2外顯子18與BICC1外顯子6),微衛星穩定(MSS),PD-L1表達陰性(TPS<1%)。
治療經過
一線治療:
2023年9月起接受吉西他濱(1000 mg/m²,d1、d8)+順鉑(25 mg/m²,d1-d3)方案化療3周期。復查CT示腫瘤最大徑縮小至5.1 cm,但第4周期化療后出現Ⅳ度骨髓抑制,遂終止化療。
二線治療(佩米替尼Pemigatinib):
2024年1月開始口服佩米替尼Pemigatinib(13.5 mg/日,21天/周期),用藥后第2周出現1級高磷血癥(血磷2.8 mmol/L,正常值0.81-1.45 mmol/L),未予干預。
用藥后第8周復查MRI,腫瘤最大徑縮小至3.2 cm,較基線縮小48.4%,達到部分緩解(PR)。
CA19-9降至89 U/mL,TBIL降至35 μmol/L。
用藥后第16周,腫瘤進一步縮小至2.1 cm,PR持續維持。
療效評估:
不良反應管理:
用藥后第12周出現2級口腔干燥,予人工唾液及維生素B2口服后緩解;第20周出現2級低磷血癥(血磷0.6 mmol/L),予中性磷溶液口服后恢復。
本例FGFR2融合膽管癌患者對佩米替尼Pemigatinib單藥治療敏感,PR持續6個月以上,與FIGHT-202試驗中FGFR2融合患者ORR 37.5%、中位PFS 6.9個月的數據一致。高磷血癥為FGFR抑制劑常見不良反應,需定期監測血磷水平。
佩米替尼仿制藥已在老撾上市,仿制藥是一種治病的新選擇,如需購買,可自行出國就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所有內容均根據公開信息查詢整理發布,如有雷同或侵權請聯系刪除。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前,請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