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A02:01陽性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使用Kimmtrak后是否會出現3級CRS的病例
患者,男,52歲,因“右眼視力下降伴頭痛3個月”就診。既往史:2021年行右眼眼球摘除術,術后病理示葡萄膜黑色素瘤(cT3aN0M0),基因檢測HLA-A02:01陽性,GNAQ突變陽性。
診斷與治療前評估
影像學檢查:全身PET-CT示肝多發轉移灶(最大直徑3.2 cm),SUVmax 8.5。
體能狀態:ECOG評分1分,無基礎疾病。
Kimmtrak治療經過
初始治療:
2024年3月開始接受Kimmtrak(tebentafusp)治療,劑量為20 μg/kg(第1天)、30 μg/kg(第8天)、68 μg/kg(第15天及以后),靜脈滴注1小時。
第1周期第1天輸注后2小時,患者出現發熱(38.5℃)、低血壓(90/60 mmHg)、皮疹(軀干紅斑),診斷為1級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CRS)。予對乙酰氨基酚(650 mg)及靜脈補液后緩解。
CRS升級與處理:
立即停用Kimmtrak,予托珠單抗(8 mg/kg)單次靜脈注射。
靜脈補液(0.9% NaCl 500 mL/h)、去甲腎上腺素維持血壓。
吸氧(5 L/min),血氧飽和度維持于95%。
第2周期第1天:輸注后1小時出現高熱(39.2℃)、低血壓(80/50 mmHg)、心動過速(120次/分)、呼吸急促(30次/分),診斷為3級CRS。
緊急處理:
24小時后:體溫降至37.5℃,血壓恢復至110/70 mmHg,CRS癥狀緩解。
后續治療調整:
暫停Kimmtrak治療4周,待CRS完全緩解后重啟。
第3周期:劑量調整為50 μg/kg(第1天)、68 μg/kg(第8天及以后),同步予地塞米松(4 mg iv)預處理。
后續周期:未再出現CRS,肝轉移灶持續縮小(第6個月時最大直徑1.8 cm),療效評估為部分緩解(PR)。
病例討論
CRS發生機制:
Kimmtrak為雙特異性T細胞銜接器(BiTE),可同時結合T細胞CD3與腫瘤細胞gp100,激活T細胞并釋放細胞因子(如IFN-γ、IL-6),導致CRS。本例中,HLA-A02:01陽性與gp100高表達可能增加CRS風險。
分級與處理:
3級CRS需立即停用Kimmtrak,并予托珠單抗(IL-6受體拮抗劑)及血管活性藥物支持。
預處理方案(如地塞米松)可降低后續CRS發生率,但需權衡感染風險。
臨床啟示:
使用Kimmtrak前需充分評估CRS風險,尤其是HLA-A02:01陽性患者。
治療期間需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建議前3周期在三級醫院進行。
劑量調整與預處理可平衡療效與安全性,本例中調整后仍實現腫瘤持續緩解。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更多問題,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所有內容均根據公開信息查詢整理發布,如有雷同或侵權請聯系刪除。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前,請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