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PDGFRA D842V突變GIST患者接受Pimitespib匹米替比治療后的代謝變化
患者男性,67歲,因胃部胃腸道間質瘤(GIST)伴肝門處巨大腹膜轉移灶就診。基因檢測顯示PDGFRA外顯子18 Asp842Val突變,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耐藥。患者曾接受質子束治療,病情控制8個月后進展,隨后使用瑞戈非尼治療失敗。
治療經過
患者接受Pimitespib(160 mg,每日5天,停藥2天,每21天為一周期)治療,共完成4個周期。治療前,18F-氟脫氧葡萄糖(FDG)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顯示轉移灶高代謝(SUVmax 8.2)。治療4周期后復查PET,轉移灶FDG攝取顯著降低(SUVmax 3.1),提示代謝反應。
代謝變化分析
FDG攝取降低:
治療前轉移灶FDG高攝取反映腫瘤細胞葡萄糖代謝旺盛,與PDGFRA D842V突變驅動的腫瘤增殖活性一致。
Pimitespib通過抑制HSP90,降解PDGFRA下游信號蛋白(如AKT、ERK),阻斷腫瘤細胞增殖信號通路,導致FDG攝取降低。
治療反應與生存期:
盡管患者因十二指腸出血于13周時終止治療,但PET顯示的代謝反應提示Pimitespib對PDGFRA D842V突變GIST的潛在療效。
類似病例報道顯示,Pimitespib單藥治療PDGFRA突變GIST的中位PFS為2.8個月,總生存期(OS)為13.8個月,顯著優于安慰劑組。
安全性與耐受性:
治療期間患者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如3級以上腹瀉、貧血),僅因出血終止治療,表明Pimitespib在PDGFRA突變GIST患者中安全性可控。
本例PDGFRA D842V突變GIST患者接受Pimitespib治療后,轉移灶FDG攝取顯著降低,提示藥物對腫瘤代謝的抑制作用。盡管治療因出血終止,但代謝反應為Pimitespib在罕見突變GIST中的應用提供了初步證據。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更多問題,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所有內容均根據公開信息查詢整理發布,如有雷同或侵權請聯系刪除。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前,請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