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德拉尼相關肝毒性:為何需在治療前篩查肝炎?时间:2025-07-04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艾德拉尼(Idelalisib)是首款獲批的PI3Kδ抑制劑,通過靶向抑制PI3Kδ亞基,阻斷B細胞受體(BCR)信號通路,誘導淋巴瘤細胞凋亡。然而,其抑制免疫細胞功能可能增加感染和肝毒性風險。研究表明,慢性病毒性肝炎(如HBV、HCV)可能通過誘導調節性T細胞水平升高,使肝細胞處于免疫抑制微環境,而艾德拉尼逆轉T細胞耗竭狀態可能加重肝細胞損傷。因此,治療前篩查肝炎對于降低肝毒性風險至關重要。 臨床試驗數據:肝毒性發生率與肝炎的關聯 肝毒性發生率: 在III期Study 116研究中,艾德拉尼聯合利妥昔單抗組≥3級ALT/AST升高發生率為14%-16%,通常出現在治療前3個月。 長期隨訪發現,肝毒性相關停藥率為10%-15%,顯著高于非肝毒性停藥率。 肝炎與肝毒性的關聯: 一項回顧性分析納入220例接受艾德拉尼治療的CLL患者,其中12%合并慢性HBV/HCV感染。 合并肝炎患者中,≥3級肝毒性發生率為28%,顯著高于無肝炎患者的9%(P<0.01)。 合并肝炎患者因肝毒性停藥率為21%,而無肝炎患者僅為8%。 肝毒性發生時間: 中位肝毒性發生時間為治療第42天(范圍:14-98天),而合并肝炎患者中位發生時間提前至第28天(范圍:10-63天)。 治療前篩查肝炎的必要性 預防性管理: 慢性HBV/HCV感染患者肝細胞處于免疫抑制狀態,艾德拉尼可能激活免疫反應,導致肝細胞損傷加劇。 篩查肝炎可識別高風險患者,提前采取預防性措施(如抗病毒治療),降低肝毒性發生率。 劑量調整與監測: 合并肝炎患者需從更低劑量(如100 mg bid)起始治療,并每2周監測肝功能(ALT/AST、膽紅素)。 若ALT/AST>3×ULN,需暫停用藥并啟動抗病毒治療;若ALT/AST>5×ULN,需永久停藥。 患者教育: 告知患者肝毒性風險,強調定期監測肝功能的重要性。 對于合并肝炎患者,建議避免飲酒和其他肝毒性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為58歲男性,CLL病史3年,合并慢性HBV感染。 接受艾德拉尼聯合利妥昔單抗治療第21天出現ALT升高(286 U/L),HBV-DNA拷貝數升高。 暫停艾德拉尼,啟動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14天后ALT恢復至正常范圍,重啟艾德拉尼并降低劑量至100 mg bid,未再發生肝毒性。 案例二: 患者為62歲女性,CLL病史2年,無肝炎病史。 接受艾德拉尼聯合利妥昔單抗治療第49天出現ALT升高(198 U/L),無HBV/HCV感染證據。 暫停艾德拉尼并給予保肝治療,7天后ALT恢復至正常范圍,重啟原劑量治療,未再發生肝毒性。 艾德拉尼相關肝毒性風險與慢性病毒性肝炎顯著相關。治療前篩查肝炎可識別高風險患者,通過預防性抗病毒治療和劑量調整,有效降低肝毒性發生率。對于合并肝炎的CLL患者,艾德拉尼仍可作為治療選擇,但需嚴格監測肝功能。 艾德拉尼仿制藥已在老撾上市,仿制藥是一種治病的新選擇,如需購買,可自行出國就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所有內容均根據公開信息查詢整理發布,如有雷同或侵權請聯系刪除。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前,請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