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拉菲布拉諾獲批PBC:PPAR激動劑的肝纖維化逆轉潛力时间:2025-06-25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埃拉菲布拉諾(Elafibranor)作為首款獲批用于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的PPARα/δ雙激動劑,通過調節膽汁酸代謝與炎癥反應,展現出顯著的肝纖維化逆轉潛力。本文結合關鍵臨床試驗數據,分析其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前景。 作用機制與纖維化逆轉潛力 多靶點調控: 埃拉菲布拉諾通過激活PPARα和PPARδ受體,抑制膽汁酸合成(CYP7A1表達下調),同時促進膽汁酸外排(BSEP表達上調),降低肝內膽汁淤積毒性。 通過抑制NF-κB通路減少炎癥因子釋放(如IL-6、TNF-α),并上調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表達,促進纖維化膠原降解。 臨床數據支持: 一項Ⅲ期臨床試驗納入161例對熊去氧膽酸(UDCA)應答不足的PBC患者,隨機接受埃拉菲布拉諾80mg/日或安慰劑治療52周。結果顯示,埃拉菲布拉諾組中51%的患者實現堿性磷酸酶(ALP)正常化(<167 U/L),而安慰劑組僅4%(P<0.0001)。 在基線存在肝纖維化(F2-F3期)的患者中,埃拉菲布拉諾組肝彈性成像(FibroScan)值較基線下降15%,而安慰劑組無顯著變化。 臨床療效與安全性 生化指標改善: 治療第12周時,埃拉菲布拉諾組ALP水平較基線下降48.3%(P<0.001),γ-谷氨酰轉肽酶(GGT)下降37.0%,而安慰劑組ALP升高3.2%。 瘙癢強度評分(WI-NRS)較基線降低1.2分(P=0.07),雖未達統計學顯著性,但生活質量問卷顯示瘙癢相關評分優于安慰劑。 安全性特征: 胃腸道不良反應(腹痛、腹瀉、惡心)發生率高于安慰劑組(32% vs 8%),但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無顯著差異。 肌酸激酶(CK)升高發生率約5%,其中3.7%的患者因CK持續升高(>5×ULN)永久停藥,但未觀察到臨床相關腎功能損害。 埃拉菲布拉諾適用于UDCA應答不足(ALP>1.67×ULN)或不耐受UDCA的PBC患者,尤其適用于合并肝纖維化(F2-F3期)的患者。 長期治療可能延緩疾病進展至肝硬化,但需監測CK水平及肝功能,避免與膽汁酸螯合劑同時使用以減少藥物相互作用。 埃拉菲布拉諾通過PPARα/δ雙激活機制,在PBC治療中展現出顯著的肝纖維化逆轉潛力,為UDCA應答不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埃拉菲布拉諾仿制藥已在老撾上市,仿制藥是一種治病的新選擇,如需購買,可自行出國就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所有內容均根據公開信息查詢整理發布,如有雷同或侵權請聯系刪除。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前,請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