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西達替尼在罕見軟組織肉瘤中的探索性應用,如何購買該藥品?时间:2025-05-29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軟組織肉瘤是一類罕見且異質性強的惡性腫瘤,其中惡性外周神經鞘瘤(MPNSTs)因高復發率和轉移性,預后極差。培西達替尼作為一種CSF1R抑制劑,通過靶向抑制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s)的分化,已在腱鞘巨細胞瘤中展現出療效。本文結合臨床研究數據,探討其在MPNSTs中的探索性應用價值。 1. 培西達替尼的作用機制與MPNSTs的發病機制 作用機制: 培西達替尼通過抑制CSF1R,阻斷TAMs的M2型極化,從而抑制腫瘤免疫逃逸。此外,該藥還可抑制c-kit和FLT3-ITD等激酶,進一步增強抗腫瘤活性。 MPNSTs的發病機制: MPNSTs中,M2型TAMs與疾病進展密切相關,培西達替尼可通過減少TAMs浸潤,改善腫瘤微環境。 2. 臨床研究數據 II期臨床試驗(NCT02584647): 常見不良反應包括疲勞(42.9%)、腹瀉(28.6%)、AST/ALT升高(21.4%)等,多為1-2級。 4例患者(28.6%)出現3級不良反應,主要為皮疹和白細胞減少。 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6周(95% CI:6-19.14),中位總生存期(OS)為17.9周(95% CI:13.7-未達到)。 僅1例患者達到疾病穩定(SD),持續23.6周,其余患者均因疾病進展停藥。 該研究納入15例不可切除的MPNSTs患者,接受培西達替尼(上午400 mg、下午600 mg)聯合西羅莫司(上午2 mg)治療。 療效數據: 安全性數據: 3. 探索性生物標志物分析 轉錄組分析: 對5例患者進行多重免疫熒光分析,結果顯示治療后腫瘤樣本中mTOR活性標志物磷酸化S6(phospho-S6)均下降,疾病進展時樣本中phospho-S6升高。 免疫豐富的腫瘤微環境(TME)患者預后較好,提示免疫相關標志物可能成為療效預測指標。 培西達替尼在MPNSTs中的探索性應用為這一罕見腫瘤提供了新的治療思路。盡管單藥療效有限,但其通過改善腫瘤微環境的作用機制為聯合治療奠定了基礎。 “海得康”一直緊密跟蹤國際新藥的最新進展,并致力于為國內患者提供關于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請撥打我們的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們的專業團隊會為提供詳細的咨詢。 溫馨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具體的治療方案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后確定。在用藥期間,請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用藥情況。如果圖片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