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西達替尼的肝毒性風險:哪些患者需謹慎使用?时间:2025-04-27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摘要:培西達替尼(Pexidartinib)作為腱鞘巨細胞瘤(TGCT)的靶向藥物,盡管療效顯著,但其潛在的嚴重肝毒性風險限制了臨床應用。本文通過分析肝毒性發生機制、危險因素及監測策略,探討哪些患者需謹慎使用培西達替尼。 關鍵詞:培西達替尼;肝毒性;風險因素;監測策略;患者選擇 培西達替尼是一種口服小分子藥物,通過抑制CSF1R、KIT和FLT3等激酶活性,阻斷TGCT腫瘤細胞的生長信號通路。然而,其可能導致嚴重和潛在致命的肝損傷,美國FDA給予其黑框警告。因此,明確肝毒性風險因素及監測策略,對于確保患者安全至關重要。 肝毒性發生機制 培西達替尼的肝毒性可能與藥物代謝途徑、免疫介導的肝損傷及直接細胞毒性有關。動物實驗顯示,培西達替尼可引起肝細胞凋亡和膽汁淤積。在臨床試驗中,768名患者中有兩例出現膽汁淤積性肝損傷的不可逆病例,其中一名患者死亡,另一名患者需肝移植。 危險因素分析 肝功能異常:治療前存在血清轉氨酶升高、總膽紅素或直接膽紅素>ULN的患者,肝毒性風險顯著增加。 活動性肝臟或膽道疾病:包括ALP升高、肝炎、肝硬化等,均需避免使用培西達替尼。 藥物相互作用:與已知會引起肝毒性的其他產品合用,可能增加肝毒性風險。 高脂飲食:與高脂肪餐同時服用,可能增加藥物暴露和肝毒性風險。 監測策略 治療前評估:全面評估肝功能,包括AST、ALT、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ALP和γ-谷氨酰轉移酶。 治療期間監測:前8周每周監測一次,之后每2周監測一次,再之后每3個月監測一次。 劑量調整:根據肝毒性的嚴重程度,暫停并減少劑量或永久停藥。若肝功能測試未恢復正常,需咨詢肝病專家。 患者選擇與管理 排除禁忌癥:避免對已有肝功能異常、活動性肝臟或膽道疾病患者使用培西達替尼。 個體化治療:對于肝功能輕度異常患者,需密切監測肝功能,并根據情況調整劑量。 患者教育: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的肝毒性癥狀,如黃疸、腹痛、惡心等,并強調定期監測的重要性。 培西達替尼的肝毒性風險需引起高度重視。通過明確危險因素、規范監測策略及個體化治療管理,可最大限度降低肝毒性風險,確保患者安全。對于存在肝功能異常、活動性肝臟或膽道疾病的患者,需謹慎使用或避免使用培西達替尼。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更多問題,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僅作為參考意見。用藥期間隨時與醫生保持聯系,隨時溝通用藥情況。圖片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