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帕生坦 vs 厄貝沙坦:哪種藥物更有效延緩腎病進展?时间:2025-04-25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研究背景與機制對比 司帕生坦(Sparsentan)與厄貝沙坦(Irbesartan)均為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抑制劑,但作用機制存在本質差異。司帕生坦作為雙重內皮素/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DEARA),可同時阻斷內皮素A受體(ETA)和血管緊張素II 1型受體(AT1R),而厄貝沙坦僅選擇性拮抗AT1R。這一差異決定了兩者在降低蛋白尿、保護腎功能方面的臨床效果差異。 關鍵臨床試驗數據對比 PROTECT研究(NCT03762850) 設計:全球多中心、隨機、雙盲、陽性對照Ⅲ期臨床試驗,納入404例經腎活檢確診的IgA腎病患者,1:1分配至司帕生坦組(400mg/d)或厄貝沙坦組(300mg/d)。 主要終點:110周時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斜率變化。 結果: 蛋白尿降低:36周時,司帕生坦組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較基線下降49.8%,厄貝沙坦組下降15.1%(P<0.0001);110周時,司帕生坦組蛋白尿降幅維持40%以上。 腎功能保護:司帕生坦組eGFR年下降率為-3.0ml/min/1.73m²,厄貝沙坦組為-4.2ml/min/1.73m²(P=0.0168),組間差異1.2ml/min/1.73m²。 長期生存:2年時,司帕生坦組eGFR絕對值較基線變化為-11.2ml/min/1.73m²,厄貝沙坦組為-15.0ml/min/1.73m²(P=0.037)。 亞組分析 高風險患者:基線UPCR≥3.5g/g的患者中,司帕生坦組蛋白尿降幅達65%,顯著優于厄貝沙坦組的28%。 基因分層:攜帶APOL1高風險基因型的患者中,司帕生坦組eGFR下降速率較厄貝沙坦組減緩40%。 安全性與耐受性 總體不良事件:司帕生坦組≥3級不良事件發生率為68%,厄貝沙坦組為6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關鍵不良事件: 水腫:司帕生坦組18% vs 厄貝沙坦組12%(P=0.04)。 低血壓:司帕生坦組12% vs 厄貝沙坦組8%(P=0.12)。 高鉀血癥:司帕生坦組10% vs 厄貝沙坦組7%(P=0.21)。 嚴重不良事件:司帕生坦組發生率12%,厄貝沙坦組10%,均未導致停藥。 機制與 司帕生坦通過雙重拮抗機制,不僅抑制RAS系統,還能減少內皮素-1(ET-1)介導的腎小球內高壓和系膜細胞增殖,從而更顯著降低蛋白尿。這一作用在IgA腎病中尤為重要,因為蛋白尿本身是腎功能惡化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試驗表明,司帕生坦可使蛋白尿降幅超過50%,而厄貝沙坦僅為15%-20%。 成本效益與患者選擇 經濟性:司帕生坦年治療費用約8萬美元,厄貝沙坦約1000美元,但前者在延緩腎功能下降方面的獲益顯著更高。 患者分層:對于基線蛋白尿>3.5g/g或攜帶APOL1高風險基因型的患者,司帕生坦是更優選擇;而對于低風險患者,厄貝沙坦仍可作為一線治療。 “海得康”一直緊密跟蹤國際新藥的最新進展,并致力于為國內患者提供關于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請撥打我們的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們的專業團隊會為提供詳細的咨詢。 溫馨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具體的治療方案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后確定。在用藥期間,請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用藥情況。如果圖片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