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替戊醇的作用機制丨用藥方案丨臨床效果丨不良反應丨相互作用,仿制藥上市了嗎时间:2025-01-13 作者:醫學編輯李可艾 阅读 司替戊醇(STP)作為一種專門用于治療Dravet綜合征(DS)患者癲癇發作的療法,其療效和安全性在多項研究中得到了證實。以下是對司替戊醇的詳細介紹,包括其作用機制、用藥方案、臨床試驗結果、不良反應及藥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內容。 一、作用機制 司替戊醇具有多種抗癲癇發作特性相關的作用機制,其中之一是增強GABA能傳遞,作為GABA-A受體的正變構調節劑,與苯二氮䓬類藥物(如氯巴占,CLB)聯合使用可產生比單獨使用任一藥物更強的累加效應。此外,司替戊醇還能通過抑制CYP酶增加CLB及其活性代謝物nCLB的血藥濃度,從而間接促進抗癲癇活性。 二、用藥方案 劑型:司替戊醇分為硬膠囊劑和口服混懸劑粉末兩種劑型。 劑量遞增:初始劑量為20 mg/kg/天,持續1周,然后增至30 mg/kg/天,持續1周,再根據不同年齡,經過額外1-4周的用藥調試,兒童最大劑量為50 mg/kg/天。成人通常劑量較低,為20-25 mg/kg/天。 給藥頻率:每日兩次或每日三次,應與食物同服,防止空腹服用后胃酸影響療效。 注意事項:不應與乳制品、碳酸飲料或果汁同服,避免含有咖啡因或茶堿的食物和飲料。 三、臨床試驗結果 III期臨床試驗:在≥3歲DS患者中開展的兩項III期、雙盲、安慰劑對照隨機對照試驗證實了司替戊醇作為丙戊酸(VPA)和氯巴占(CLB)添加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與安慰劑組相比,司替戊醇組的>50%應答率顯著更高。 長期有效性:法國隊列研究中對46例DS兒童的進一步研究表明,司替戊醇+VPA+CLB在中位數為3年的隨訪期內顯示長期有效;癲癇發作次數和持續時間以及驚厥性癲癇持續狀態(SE)事件的數量均顯著減少。在中位數為18年的持續觀察中,繼續觀察到癲癇發作頻率和持續時間降低,部分患者無癲癇發作,且無SE事件。 其他研究:日本和美國的研究也為司替戊醇的長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關鍵證據。 四、不良反應 常見不良反應:嗜睡、過度興奮、食欲減退和體重下降。 長期監測:由于司替戊醇會導致食欲下降,因此需要監測患者體重和兒童的生長速率。此外,還應監測全血細胞計數和肝功能。 高氨血癥腦病風險:成年期開始接受司替戊醇治療的DS患者發生高氨血癥腦病的風險增加,使用肉堿治療通常可使血氨水平恢復正常。 五、藥物相互作用 與CLB和VPA的相互作用:司替戊醇可提高VPA和CLB及其活性代謝物nCLB的血藥濃度。在特殊情況下,可能需要減少CLB的劑量,而VPA的劑量可能不需要調整,但也有報告稱會增加胃腸道不良反應。 與其他ASM的相互作用:司替戊醇是細胞色素P450的抑制劑,會對其他抗癲癇藥物(ASM)和其他藥物產生影響。通常需要避免使用的藥物包括免疫抑制劑和他汀類藥物。其他可能需要減少劑量的ASM包括苯巴比妥、撲米酮、苯妥英、卡馬西平、地西泮、乙琥胺和噻加賓。 對CYP2D6代謝的藥物的影響:可能需要對CYP2D6代謝的藥物進行劑量調整,包括β受體阻滯劑、抗抑郁藥、抗精神病藥和鎮痛藥。 綜上所述,司替戊醇作為一種專門用于治療Dravet綜合征患者癲癇發作的療法,其療效和安全性在多項研究中得到了證實。然而,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用藥方案、不良反應和藥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問題,以確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療。 司替戊醇仿制藥已在老撾上市,仿制藥是一種治病的新選擇,如需購買,可自行出國就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請注意,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應僅作為參考,并不應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決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之前,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