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統性硬化癥貝魯莫舒地爾試驗中皮膚評估的新維度时间:2024-12-18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在系統性硬化癥(SSc)患者中,改良羅德南皮膚評分(mRSS)作為評估真皮厚度的標準方法,存在其局限性,尤其是無法準確捕捉炎癥和血管病變的細微變化。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我們之前已展示了利用神經網絡進行數字病理學分析在SSc皮膚活檢中的潛力,旨在提供更為精確的定量評估。本研究進一步深入,通過結合臨床試驗活檢的深度學習與組織學分析,探索人工智能(AI)在識別SSc皮膚特征方面的獨特視角。 在一項針對彌漫性皮膚SSc(疾病持續時間≤6年)成人的開放標簽貝魯莫舒地爾試驗中,參與者在第0、24和52周/試驗結束時接受了系列mRSS評估及背臂活檢。活檢樣本經過Masson三色、蘇木精和伊紅(H&E)、CD3、CD34、CD8、α平滑肌肌動蛋白(αSMA)染色后,由兩位盲態皮膚病理學家獨立評分。同時,我們運用先前建立的深度學習模型生成量化免疫熒光(QIF)簽名,并計算纖維化評分,進而分析其與mRSS之間的相關性,以及纖維化評分與組織學參數之間的比值比(OR)。 由于試驗提前終止,最終僅納入10名患者。其中,5名完成配對活檢的患者mRSS變化(0-52周)的中位四分位距(IQR)為-2.5(-11至7.5),全體10名患者的mRSS變化IQR為-2(-9至7.5)。纖維化評分與mRSS之間的相關性較弱,R=0.3;p=0.674。值得注意的是,每1單位mRSS變化(0-52周)對應最大相關變化的組織學參數包括:毛細血管擴張(OR=2.01, p=0.001)、血管周圍CD3+(OR=1.03, p=0.015)以及CD3+中CD8+的百分比(OR=1.08, p=0.031)。同樣,每1單位纖維化評分變化與透明膠原蛋白(OR=1.1, p<0.001)、皮下(SC)脂肪減少(OR=1.47, p<0.001)、內膜增厚(OR=1.21, p=0.005)和小汗腺包埋(OR=1.14, p=0.046)等組織學參數的變化密切相關。 盡管貝魯莫舒地爾治療與mRSS的改善未達臨床顯著水平,但纖維化評分的變化卻與特定組織學特征(如透明膠原、SC脂肪減少)的顯著變化相關聯,這些變化與mRSS所反映的變化(如毛細血管擴張、血管周圍CD3+及CD3+中CD8+的百分比)并不完全一致。這一發現提示,將人工智能應用于SSc活檢,有望超越傳統皮膚厚度評估,為量化SSc的病理特征提供新的視角和工具。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更多問題,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僅作為參考意見。用藥期間隨時與醫生保持聯系,隨時溝通用藥情況。圖片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