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格替尼在ALK重排非小細胞肺癌和其他惡性腫瘤中的活性和安全性研究,仿制藥在哪里上市时间:2024-07-10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一種重要致癌驅動因素。布格替尼(Brigatinib,AP26113)是一種在研的ALK抑制劑,對克唑替尼Crizotinib和其他ALK抑制劑耐藥的ALK突變體具有顯著的臨床前活性。本研究旨在評估布格替尼在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特別是ALK重排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作用。 研究納入了晚期ALK重排非小細胞肺癌的成人患者,以及那些現有療法難以治愈或沒有治愈方法的疾病患者。在試驗的初始劑量遞增第1階段,患者接受了每日總劑量30-300mg的口服布格替尼治療(根據標準3+3設計)。第一階段的主要終點是確定推薦的第二階段劑量。在第2期擴展階段,評估了三種口服每日一次的方案:90mg、180mg和180mg(以90mg導入7天);另有一名患者每天服用兩次90毫克。將第二階段的患者分為五個隊列:未使用ALK抑制劑的ALK重排非小細胞肺癌(隊列1)、克唑替尼Crizotinib治療的ALK重排非小細胞肺癌(隊列2)、EGFRT790M陽性非小細胞肺癌且對一種既往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耐藥(隊列3)、布格替尼靶點異常的其他癌癥(隊列4),以及未接受過克唑替尼Crizotinib或經克唑替尼Crizotinib治療的ALK重排非小細胞肺癌,伴有活動性、可測量的顱內CNS轉移(隊列5)。 研究共招募了137名患者(其中79名[58%]患有ALK重排的非小細胞肺癌),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治療。在劑量遞增過程中,觀察到的劑量限制性毒性包括3級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每日240mg)和4級呼吸困難(每日300mg)。最初選擇180mg每日一次的劑量作為2期推薦劑量;然而,還在第2階段評估了另外兩種治療方案(90mg每日一次和180mg每日一次,7天導入期為90mg)。 治療結果顯示,隊列1中的4名患者全部(100%[95% CI 40-100])獲得了客觀緩解;隊列2中的42名患者中有31名(74%[58-86])出現客觀緩解;隊列3中沒有患者(1名)出現客觀緩解;隊列4中的18人有3人(17%[4-41])出現客觀緩解;隊列5中的6人有5人(83%[36-100])出現客觀緩解。在71名既往接受克唑替尼Crizotinib治療的ALK重排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有51名(72%[60-82])患者出現客觀緩解(其中44名[62%(50-73)]出現客觀緩解)。所有8名未接受克唑替尼Crizotinib治療的ALK重排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均獲得了確認的客觀緩解(100%[63-100])。隊列5中的6名患者中有3名(50%[95% CI 12-88])出現顱內反應。 在所有劑量中,最常見的3-4級治療引起的不良事件是脂肪酶濃度升高(137例中有12例[9%])、呼吸困難(8例[6%])和高血壓(7例[5%])。至少5%的患者報告的嚴重治療相關不良事件(不包括腫瘤進展)包括呼吸困難(10例[7%])、肺炎(9例[7%])和缺氧(7例[5%])。有16名(12%)患者在治療期間或最后一次服用布格替尼后31天內死亡,其中包括8名死于腫瘤進展的患者。 布格替尼在接受克唑替尼Crizotinib治療和未接受克唑替尼Crizotinib治療的ALK重排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均顯示出良好的臨床活性,并且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這些結果支持其進一步發展為晚期ALK重排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潛在新治療選擇。一項針對克唑替尼Crizotinib耐藥ALK重排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隨機2期試驗正在前瞻性評估該試驗2期部分所評估的兩種治療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即90毫克每天一次和180毫克每天一次,為期7天導入90毫克)。 布格替尼布加替尼仿制藥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購藥,可出國就醫。海得康專注正規海外醫療,幫助中國患者搭建海外醫藥橋梁!更多藥品資訊,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溫馨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具體的治療方案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后確定。在用藥期間,請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用藥情況。如果圖片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