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在新診斷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治療中的應用时间:2024-05-15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本文旨在探討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在中國新診斷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患者中的治療情況。 研究納入了慢性期(CP)和加速期(AP)的CML患者數據,這些患者年齡均大于或等于18歲,且在診斷后的6個月內接受了伊馬替尼、尼羅替尼、達沙替尼或氟馬替尼的初始治療。我們針對這些具有完整數據的中國患者進行了回顧性研究。 研究共涵蓋了6893名患者,其中慢性期患者6453名(93.6%),加速期患者440名(6.4%)。初始治療時,患者分別接受了伊馬替尼(n=4906, 71.2%)、尼洛替尼(n=1157, 16.8%)、達沙替尼(n=298, 4.3%)或氟馬替尼(n=532, 7.2%)。中位隨訪時間為43個月(IQR 22-75)。在隨訪期間,1581名患者(22.9%)因各種原因更換了TKI,其中包括耐藥(n=1055, 15.3%)、不耐受(n=248, 3.6%)、追求更好的療效(n=168, 2.4%)以及其他經濟或個人原因(n=110, 1.6%)。值得注意的是,加速期患者更換TKI的頻率顯著高于慢性期患者(44.1% vs 21.5%,P<0.001),且更多加速期患者因耐藥而更換TKI(75.3% vs 66.1%,P=0.011)。 多變量分析結果顯示,男性、較低的血紅蛋白(HGB)濃度和ELTS中/高危人群與慢性期患者較低的細胞遺傳學和分子反應率以及不良預后相關。白細胞計數較高且初始使用第二代TKI治療的患者緩解率較高。診斷時為Ph(+) ACA的患者,其無進展生存期(PFS)較差。然而,Sokal中/高風險隊列僅與較低的完全細胞遺傳學緩解(CCyR)率和主要分子學緩解(MMR)率以及較差的PFS顯著相關。對于加速期患者,較低的HGB濃度和較大的脾臟大小與較低的細胞遺傳學和分子反應率顯著相關。初次接受第二代TKI治療的患者治療有效率較高。血小板(PLT)計數較低、原始細胞和Ph(+) ACA較高的患者,其治療失敗生存期(TFS)較差。 總體而言,目前絕大多數新診斷的CML-CP或AP患者可以長期受益于TKI治療,展現出良好的治療反應和生存結果。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更多問題,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僅作為參考意見。用藥期間隨時與醫生保持聯系,隨時溝通用藥情況。圖片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