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匹妥布替尼:首款非共價BTK抑制劑,破解C481S耐藥難題时间:2025-07-09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套細胞淋巴瘤(MCL)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是常見的B細胞惡性腫瘤,傳統共價BTK抑制劑(如伊布替尼、澤布替尼)雖顯著改善患者預后,但C481S突變導致的耐藥問題成為治療瓶頸。匹妥布替尼作為全球首款非共價BTK抑制劑,通過創新結合機制破解耐藥難題,為復發/難治性患者帶來新希望。 非共價結合機制,精準克服C481S突變 傳統共價BTK抑制劑依賴與BTK蛋白C481位點的不可逆結合,而C481S突變會阻斷這一結合,導致藥物失效。匹妥布替尼采用非共價結合方式,通過與BTK的ATP結合位點及水分子形成氫鍵網絡,無需依賴C481位點即可實現高選擇性抑制。臨床前研究顯示,其對野生型和C481S突變型BTK的IC50值均低于1 nM,顯著優于共價抑制劑。 顯著療效,延長患者生存期 在BRUIN全球多中心Ⅰ/Ⅱ期研究中,匹妥布替尼在既往接受過共價BTK抑制劑治療的復發/難治性MCL患者中,客觀緩解率(ORR)達56.7%,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為17.6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7.4個月,中位總生存期(OS)為23.5個月。中國JZNJ研究進一步驗證了其療效,納入的35例中國MCL患者中,ORR為62.9%,中位PFS為6.8個月,12個月OS率為61.9%。在CLL患者中,全球研究顯示ORR為63%,中位PFS為18.3個月,中國數據與之一致。 安全性優異,耐受性良好 匹妥布替尼的安全性在臨床試驗中得到充分驗證。BRUIN研究中,≥3級不良事件(AE)發生率為15%,僅3%的患者因AE停藥。常見AE包括出血(19%)、房顫(8%)和高血壓(15%),但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中國JZNJ研究中,≥3級AE發生率與全球研究相似,未觀察到新的安全信號,僅2.3%的患者發生≥3級出血,無房顫/房撲報告。 臨床應用前景廣闊 匹妥布替尼于2023年1月獲美國FDA批準,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二線系統治療(包括BTK抑制劑)的復發/難治性MCL患者,成為全球首款非共價BTK抑制劑。2024年10月,該藥在中國獲批上市,用于相同適應癥。此外,其還被FDA加速批準用于既往接受過至少二線系統治療(包括BTK抑制劑和BCL-2抑制劑)的CLL/SLL患者。 匹妥布替尼仿制藥已在老撾上市,仿制藥是一種治病的新選擇,如需購買,可自行出國就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所有內容均根據公開信息查詢整理發布,如有雷同或侵權請聯系刪除。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前,請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