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實世界中蘆可替尼治療骨髓纖維化的療效和安全性如何?蘆可替尼國內價格,如何購買?时间:2021-09-03 作者:海得康醫學編輯劉曉曦【原创】 阅读 研究發現:蘆可替尼可快速有效的縮小患者脾臟體積、改善全身癥狀和生活質量,并能延長中危-2和高危骨髓纖維化(MF)患者的總生存期。真實世界中蘆可替尼的療效和安全性如何? 蘆可替尼可安全有效的用于骨髓纖維化治療 回顧性分析了2015年至2020年其醫院接受蘆可替尼治療的16例MF患者,其中原發性骨髓纖維化(PMF)10例,繼發性MF 6例。JAK2V617F突變陽性患者10例,CALR突變陽性1例,三陰性5例。預后分層分析顯示,50%為DIPSS中危-2患者,25%為DIPSS高危患者。治療指征為全身癥狀加脾臟腫大者10例 ,單獨脾臟腫大者5例,對羥基脲不耐受者1例。診斷到開始蘆可替尼治療的中位時間為32.9個月,中位初始劑量為30mg/天。 開始治療時,75%的患者表現出全身癥狀,其中58.3%的癥狀完全緩解。脾臟長度平均減少60.6%,幾乎所有患者都有脾臟縮小。 7名患者(53.8%)需要減少蘆可替尼劑量,主要是由于各級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癥。5名患者(25%)停用了蘆可替尼,2例因轉化為白血病,2例因4級和5級貧血,1例因蘆可替尼治療無反應。 研究證實蘆可替尼在真實臨床診療中有效,超50%的患者實現并保持了臨床獲益。關于蘆可替尼在真實世界中的安全性,該研究中貧血是最常見和最嚴重的毒性,發生率超過50%,但總體安全可控。 中危-1 MF患者蘆可替尼治療安全有效 研究分析了蘆可替尼療效與MF患者預后分層之間的相關性,共分析了56名接受蘆可替尼治療的MF患者。所有患者均年滿18歲,且為DIPSS-plus中危以上患者,其中DIPSS-plus中危-1患者超50%。 蘆可替尼治療的中位持續時間為22個月(范圍 1-80個月),42名患者仍在接受蘆可替尼治療,67%的患者蘆可替尼的初始劑量為20 mg每天兩次。脾臟反應的定義為脾臟縮小至少35%。整個隊列中,56.6%的患者有脾臟反應。6個月時脾臟反應率為41.5%。6個月時中危-1患者的脾臟反應率為36.6 % 。 23名可獲得MPN-SAF總癥狀評分量表的患者中,5例患者(21.7%)的骨髓纖維化相關癥狀降低了至少50%。10例患者(43.5%)的癥狀評分降低了20-50%。4例患者(17.4%)只有輕微(5-10%)的癥狀緩解。 所有血液學不良事件發生率為91%。最常見的血液學不良事件是貧血(3-4級,42.1%)和血小板減少癥(3-4級,17.5%)。前3個月內血細胞減少更為突出。57名患者中有27名出現了非血液學不良事件,通常為1-2級。最常見的非血液學不良事件是疲勞、肺炎和肝酶升高。DIPSS-plus中危-1患者具有相似的安全性特征。 中位隨訪22個月,整個隊列24個月的總生存率為75.1%(95%CI:59.8%-85.3%),中位總生存期未達到。基線血紅蛋白水平分層(HB<10 g/dL和HB≥10 g/dL)分析顯示,HB≥10 g/dL患者的生存率更好(兩年生存概率,87.5% vs 58.5%)。然而,生存曲線在第33個月及以后無明顯差異(p=0.15),兩組均未達到中位生存期。 綜上,蘆可替尼在中、高危MF患者中安全有效,包括中危-1患者 。 老年MF患者,更應接受蘆可替尼治療 老年MF患者預后較差,藥物耐受性降低,能否耐受蘆可替尼治療?研究回顧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間確診的老年(年齡≥65歲)MF患者接受和不接受蘆可替尼治療的生存率。共有70名患者納入分析。中位年齡為74歲(范圍65-92歲)。20%的患者接受二線以上治療,17%的患者接受蘆可替尼治療。 整個隊列的PFS和OS分別為62.7和101.8個月。蘆可替尼治療可改善患者PFS(HR:0.28,p=0.139,95%CI:0.05-1.52)和OS(HR:0.05,p=0.009;95%CI:0.01-0.48)。 綜上,蘆可替尼治療降低老年PMF患者,包括IPSS和DIPSS高風險患者的死亡率,表明高齡不應成為蘆可替尼治療限制。 在中國,磷酸蘆可替尼片(捷恪衛)已上市,并納入新版國家醫保,報銷條件: 限中;蚋呶5脑l性骨髓纖維化(PMF)、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繼發的骨髓纖維化(PPV-MF)或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繼發的骨髓纖維化 (PET-MF)的患者。 協議有效期: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仿 制 藥】蘆可替尼仿制藥已在孟加拉上市,孟加拉的仿制在最近幾年真的是突飛猛進,已經趕超有著“世界藥房”稱號的印度。孟加拉版Rutinib-5經過孟加拉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合法生產,所以質量有保障。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僅作為參考意見,具體處理辦法還是要醫生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后進行處理。用藥期間隨時與醫生保持聯系,隨時溝通用藥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