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HLA-A02:01陽性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使用Kimmtrak后出現3級CRS的病例
患者為52歲男性,確診為HLA-A*02:01陽性不可切除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肝轉移灶直徑3.8 cm,LDH水平620 U/L(正常值<240 U/L)。2024年8月開始接受Kimmtrak(tebentafusp)治療,初始劑量20 μg,第8天增至30 μg,第15天增至68 μg,后維持每周68 μg靜脈輸注。
CRS發生經過
首次給藥后6小時:患者出現發熱(38.5℃)、寒戰及低血壓(收縮壓90/60 mmHg),需靜脈補液(0.9%氯化鈉500 mL/h)維持血壓。
給藥后12小時:血氧飽和度降至90%,需低流量鼻導管吸氧(4 L/min),血清IL-6水平升至280 pg/mL(基線<5 pg/mL),IFN-γ達1200 pg/mL(基線<10 pg/mL)。
分級判定:根據ASTCT標準,診斷為3級CRS(血流動力學不穩定,需血管活性藥物支持)。
治療措施
緊急處理:
立即暫停Kimmtrak給藥,靜脈注射托珠單抗8 mg/kg(共640 mg),并給予地塞米松10 mg靜脈推注。
持續監測血壓,使用去甲腎上腺素維持MAP≥65 mmHg(最大劑量0.3 μg/kg/min)。
支持治療:
每日補液量3000 mL,尿量維持在1.5 mL/kg/h。
預防性使用左氧氟沙星(500 mg/d)及氟康唑(200 mg/d)抗感染。
后續劑量調整:
CRS緩解后(第3天),恢復Kimmtrak治療,但劑量減半至34 μg,并延長給藥間隔至每10天1次。
每次給藥前30分鐘預防性使用托珠單抗4 mg/kg及地塞米松5 mg。
轉歸與隨訪
患者CRS癥狀于給藥后72小時完全緩解,未再復發。
繼續Kimmtrak治療6個月后,CT顯示肝轉移灶縮小至1.2 cm,LDH降至180 U/L,總生存期達18個月(中位OS為21.7個月)。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更多問題,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所有內容均根據公開信息查詢整理發布,如有雷同或侵權請聯系刪除。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前,請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