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奎扎替尼治療FLT3-ITD AML的血小板減少與感染風險时间:2025-07-22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血小板減少的發生機制與數據 奎扎替尼(Quizartinib)作為第二代FLT3抑制劑,對FLT3-ITD突變陽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具有顯著療效,但血小板減少是其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QuANTUM-First試驗顯示,奎扎替尼聯合化療組3-4級血小板減少發生率為42%,顯著高于安慰劑組的28%。 發生時間與持續時間: 血小板減少通常在治療后第2-4周出現,中位持續時間為14-21天。 在誘導治療階段,血小板減少發生率高達65%,鞏固治療階段降至35%。 管理策略: 劑量調整:當血小板計數<50×10⁹/L時,奎扎替尼劑量需減至26.5 mg/日;若<25×10⁹/L,則暫停用藥直至恢復至≥50×10⁹/L。 輸注支持:對于血小板計數<10×10⁹/L或伴有出血癥狀的患者,需輸注血小板(1-2單位/次)。 感染風險的管理 感染發生率與類型: 奎扎替尼組嚴重感染(3-4級)發生率為38%,主要包括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38%)、肺炎(12%)和膿毒癥(8%)。 感染風險在誘導治療階段最高(45%),鞏固治療階段降至25%。 預防與治療措施: 預防性抗生素:對于中性粒細胞減少(<1×10⁹>7天的患者,建議使用氟喹諾酮類抗生素預防細菌感染。 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化療后第5天開始使用G-CSF(5 μg/kg/日),可縮短中性粒細胞減少持續時間(中位時間從7天降至4天)。 抗病毒與抗真菌治療:對于高危患者(如長期住院、使用廣譜抗生素),需預防性使用阿昔洛韋和氟康唑。 聯合治療的安全性考量 與化療的協同作用: 奎扎替尼聯合“7+3”方案(阿糖胞苷+柔紅霉素)時,3-4級血小板減少發生率增加至55%,但完全緩解率(CR)從45%提升至65%。 建議在聯合治療期間,每3天監測一次血常規,并根據血小板計數動態調整化療劑量。 與靶向藥物的聯合: 奎扎替尼與吉瑞替尼聯合治療FLT3-ITD/TKD雙突變患者時,血小板減少發生率達60%,但可通過交替給藥(奎扎替尼用2周停1周)降低毒性。 患者教育與長期隨訪 癥狀監測: 指導患者每日監測體溫,出現發熱(≥38℃)或出血傾向(如牙齦出血、皮膚瘀斑)時立即就醫。 建議每2周復查一次血常規,直至血小板計數穩定在≥100×10⁹/L。 長期隨訪: 治療結束后需隨訪6個月,重點監測骨髓抑制恢復情況及感染相關并發癥。 對于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的患者,奎扎替尼可作為維持治療,但需在移植后3個月內暫停用藥以避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加重。 奎扎替尼在FLT3-ITD AML治療中具有顯著療效,但血小板減少與感染風險需通過劑量調整、輸注支持及預防性抗感染治療進行管理。 奎扎替尼仿制藥已在老撾上市,仿制藥是一種治病的新選擇,如需購買,可自行出國就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所有內容均根據公開信息查詢整理發布,如有雷同或侵權請聯系刪除。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前,請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