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下注射阿米萬他單抗在EGFR+非小細胞肺癌亞洲患者中的療效时间:2025-01-03 作者:醫(y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對于患有EGFR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亞洲患者,與靜脈注射(IV)相比,皮下(SC)注射阿米萬他單抗聯(lián)合拉澤替尼在藥代動力學和療效特征上無顯著差異,且患者相關不良反應更少。根據(jù)III期PALOMA-3試驗的亞組分析結果,皮下注射方式減少了輸注相關反應。 第一作者、來自韓國首爾成均館大學醫(yī)學院三星醫(yī)療中心的Se-Hoon Lee博士報告稱,在亞洲患者中,SC組和IV組的藥代動力學暴露和療效結果與整個PALOMA-3人群中觀察到的情況相似。[臨床腫瘤學雜志2024;42:3593-3605] 在第2個周期第1天,SC組和IV組的谷濃度(C谷濃度:幾何平均比1.11,90%置信區(qū)間[CI] 0.97–1.28)和總全身暴露量(血清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幾何平均比1.03,90% CI 0.96–1.10)均無顯著差異。[ESMO亞洲2024,摘要628MO] 在中位隨訪6.9個月期間,SC組的疾病控制率為80%,而IV組為73%。SC阿米萬他單抗的中位緩解持續(xù)時間無法估計,而IV阿米萬他單抗的中位緩解持續(xù)時間為7.1個月。 在生存方面,Lee指出,SC組與IV組相比,無進展生存(PFS)趨勢良好(不可估計vs 5.59個月;風險比[HR] 0.84,95% CI 0.58–1.22;p=0.35)。兩個治療組的總生存率均不可估計(HR 0.60,95% CI 0.33-1.08;p=0.08),但SC組12個月時存活的患者百分比在數(shù)值上高于IV組(77% vs 61%)。 安全性方面,SC組和IV組中99%的患者發(fā)生了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EAE),其中3級或以上AE分別占46%和53%,嚴重AE分別占26%和30%。AE導致每組3%的患者死亡,SC組8%的患者和IV組11%的患者因AE停止治療。 對于特別關注的不良事件,SC組和IV組中皮疹的發(fā)生頻率相似(分別為81%和80%),肺炎/間質性肺疾病的發(fā)生率較低,SC組為3%,IV組為1%。 然而,SC組的輸注相關反應(IRR)頻率比IV組低六倍(10% vs 61%),且這些反應大多為1至2級。 研究人員指出,靜脈血栓栓塞的發(fā)生率很低,且通過預防性抗凝治療可進一步降低其發(fā)生率。在治療的最初4個月期間,SC組中74%的患者和IV組中75%的患者接受了預防性抗凝治療。在預防性抗凝治療的情況下,嚴重出血(≥3級)的風險較低(SC組為2%,IV組為1%)。 總而言之,PALOMA-3亞組數(shù)據(jù)凸顯了皮下注射作為EGFR突變晚期NSCLC亞洲患者阿米萬他單抗首選給藥途徑的潛力。 PALOMA-3試驗共納入418名患者,其中255名為亞洲患者,并被納入亞組分析。其中,SC組有126名患者(中位年齡61歲,66%為女性),IV組有129名患者(中位年齡62歲,69%為女性)。患者之前平均接受過2種治療。 “海得康”一直緊密跟蹤國際新藥的最新進展,并致力于為國內(nèi)患者提供關于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yè)咨詢服務。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請撥打我們的醫(y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們的專業(yè)團隊會為提供詳細的咨詢。 溫馨提示:本文內(nèi)容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專業(yè)醫(yī)療建議。具體的治療方案應由醫(yī)生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后確定。在用藥期間,請與醫(yī)生保持密切聯(lián)系,及時反饋用藥情況。如果圖片涉及侵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