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宮內膜癌的免疫治療進展时间:2024-08-22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晚期復發性子宮內膜癌(EC)預后不良,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方案。2013年,通過基因組分析,EC被分為四組:POLE超突變組、MSI高超突變組(MSI-H)、低拷貝數組和高拷貝數組。不同分類的預后差異顯著,這為個體化治療提供了可能。 特別地,MSI-H和POLE類型的子宮內膜癌能夠誘導癌細胞中PD-L1的表達。在婦科癌癥中,EC的PD-1和PD-L1表達水平最高,且MSI-H的比例也最高。因此,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在這類癌癥中顯示出潛在的治療效果。 第一個在復發性子宮內膜癌中顯示出療效的ICI是抗PD1抗體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它在MSI-H子宮內膜癌患者中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與單藥化療相比,在既往治療的復發性子宮內膜癌中,無論MSI狀態如何,派姆單抗與多激酶抑制劑侖伐替尼的組合治療均能顯著延長患者的總生存期(OS)和無進展生存期(PFS)。 目前,ICI正在從二線及以上治療方案向一線治療方案轉變。與傳統的紫杉醇加卡鉑(TC)化療方案相比,TC與ICI的組合治療療效已得到初步證實。一項正在進行的III期臨床試驗正在比較化療與派姆單抗和侖伐替尼組合治療的效果。 盡管ICI正在成為子宮內膜癌治療的重要支柱,但它們也可能引發全身性的炎癥副作用,稱為irAE。與單獨使用ICI治療相比,化療或侖伐替尼與ICI的聯合治療可能導致更高的irAE發生率。盡管irAE很少致命,但仍需及時關注和處理。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更多問題,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僅作為參考意見。用藥期間隨時與醫生保持聯系,隨時溝通用藥情況。圖片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