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間變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在晚期間變性淋巴瘤激酶突變非小細胞肺癌中的安全性比較时间:2024-06-06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間變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劑(ALK-TKI)已成為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重要新手段。為了指導臨床更明智的決策,我們深入分析了不同ALK-TKI的毒性特點。 我們從865項相關研究中篩選出13項隨機對照試驗,總計涵蓋3,353名患者。通過網絡薈萃分析,我們全面評估了所有級別的不良事件(AE)、致命性AE以及因AE導致治療中斷的情況。結果顯示,六種不同的ALK-TKI之間并未表現出顯著的差異性。然而,在3-4級AE的發生率上,我們觀察到以下排序:阿來替尼(16.2%)、克唑替尼(46.4%)、布格替尼(63.7%)、恩沙替尼(75.6%)、塞瑞替尼(78.3%)和洛拉替尼(91.6%)。 值得注意的是,每種ALK-TKI都有其獨特的毒性表現。克唑替尼主要引發胃腸道不適、視力障礙、中性粒細胞減少、水腫、疲勞及肝酶(ALT或AST)水平上升。相比之下,阿來替尼則主要導致貧血和便秘。塞瑞替尼的常見癥狀包括腹瀉、肝毒性和血清肌酐升高。使用布格替尼的患者多出現胃腸道問題、高血壓、咳嗽、頭痛及肝酶水平異常。恩沙替尼的顯著副作用集中在皮膚上,如瘙癢和皮疹。而洛拉替尼則主要影響血脂水平,同時還會導致體重增加以及認知和情緒上的變化。 綜上所述,雖然各種ALK-TKI的毒性表現各不相同,但根據3-4級AE的綜合評估和發生率來看,阿來替尼在所研究的藥物中顯示出相對更優的安全性。 阿來替尼仿制藥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購藥,可出國就醫。海得康專注正規海外醫療,幫助中國患者搭建海外醫藥橋梁!更多藥品資訊,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溫馨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具體的治療方案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后確定。在用藥期間,請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用藥情況。如果圖片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