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與血脂譜變化相關的心血管事件風險时间:2024-05-15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第二代和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現已廣泛應用于一線和二線治療慢性期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P-CML)。然而,有報告指出,接受某些TKI治療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可能會出現血管不良事件(VAE)。 我們回顧性分析了加那利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登記庫中210名患者的累積發病率(CI)及其心血管風險。在平均6年的隨訪期間,共有19名患者(占總數的9.1%)出現了VAE,且這些患者在診斷時均至少存在一種心血管危險因素。從TKI治療開始至出現VAE的平均時間為54個月。 研究結果顯示,未接受過尼洛替尼治療的患者與接受過尼洛替尼治療的患者之間的CI存在統計學顯著差異(p=0.005),未接受過達沙替尼治療的患者與接受過達沙替尼治療的患者之間也存在類似差異(p=0.039)。同時,接受過三線治療與一線伊馬替尼治療的患者之間也存在顯著差異(p<0.001)。根據多變量邏輯回歸分析,Framingham風險評分(FRS)以及接受三線TKI聯合一線伊馬替尼治療的患者,其VAE發生風險比具有統計學顯著性。此外,HDL-C和總膽固醇的顯著增加也可能預示VAE的發生。 因此,在診斷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時,評估患者的心血管風險至關重要,因為這有助于判斷患者在TKI治療期間是否可能發生VAE。這種風險評估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從而降低潛在的心血管并發癥風險。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更多問題,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僅作為參考意見。用藥期間隨時與醫生保持聯系,隨時溝通用藥情況。圖片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