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種JAK抑制劑在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中的現實生活比較:ELECTRA-i研究时间:2024-05-13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關于JAK抑制劑(托法替尼、巴瑞替尼、烏帕替尼和Filgotinib)在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中的療效和不良事件的現實證據尚不充足。本研究旨在填補這一空白。 研究共納入115名患者,其中17名接受巴瑞替尼8mg/天治療,32名接受Filgotinib 200mg/天治療,21名接受托法替尼10mg/天治療,45名接受烏帕替尼15mg/天治療。我們在治療3、6和12個月后對患者的臨床反應進行了評估。評估指標包括壓痛關節數量(NTJ)、腫脹關節數量(NSJ)、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總體評估(GA)、健康評估問卷(HAQ)得分、疾病活動評分(DAS28)和CDAI。此外,我們還評估了與藥物功效和耐受性相關的實驗室參數。 研究結果顯示,所有治療方案在治療3、6和12個月后,患者的DAS28和CDAI評分、壓痛和腫脹關節計數、VAS評分、HAQ得分以及患者總體評估(PGA)均出現統計學上的顯著下降。各種治療藥物的表現相似,且在治療12個月后,所有患者的循環鈣衛蛋白、TNFα和IL-6水平均顯著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可溶性尿激酶纖溶酶原激活劑受體(suPAR)值在基線和治療12個月后的對比中顯示出顯著差異,特別是在Filgotinib和烏帕替尼治療組中。 在血脂方面,我們發現TC/HDL-C比率(致動脈粥樣硬化指數)在巴瑞替尼與Filgotinib、Filgotinib與托法替尼以及Filgotinib與烏帕替尼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而Filgotinib治療12個月后,LDL-C/HDL-C比率保持穩定。 在安全性方面,巴瑞替尼治療后有1%的患者報告了靜脈血栓事件(VTE)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另外,帶狀皰疹再激活在Filgotinib和托法替尼治療后各占1%的不良事件,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NMSC)在烏帕替尼治療后占1%的不良事件。 綜上所述,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真實世界數據顯示,不同JAK抑制劑在治療過程中對實驗室參數和脂質代謝的影響存在差異。這些發現為臨床醫生在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時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信息。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更多問題,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電話:400-001-9769,海得康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僅作為參考意見。用藥期間隨時與醫生保持聯系,隨時溝通用藥情況。圖片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