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妥珠單抗+苯達莫司汀或苯達莫司汀單藥治療復發/難治性濾泡性淋巴瘤誰效果好?时间:2024-02-02 作者:海得康醫學編輯劉曉曦【原创】 阅读 一項3期多中心國際隨機試驗(GADOLIN研究),該試驗涉及413名利妥昔單抗難治性患者,隨機分配至奧妥珠單抗-苯達莫司汀(GB)或單獨使用苯達莫司汀(B)。然而,該試驗涉及所有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HL)患者,其中335/413(80%)為濾泡性淋巴瘤患者。 利妥昔單抗難治性定義為在任何先前含利妥昔單抗的治療方案(單一療法或聯合化療)期間無反應或進展,或在誘導或維持治療環境中最后一次利妥昔單抗劑量后6個月內進展。排除標準包括在第1周期開始后2年內既往接受過苯達莫司汀治療。 兩組濾泡性淋巴瘤患者的中位年齡均為63歲。GB組中130/164(79.3%)例患者和B組中124/171(72.5%)例患者患有1級或2級疾病。GB組中的115/164(70.1%)和B組中的129/170(75.9%)患有中度至高風險疾病(FLIPI≥2)。 主要終點是獨立審查委員會(IRC)評估的PFS(從隨機分組到最早進展、復發或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時間)。評估的次要終點是研究者的PFS、OS(從隨機分組開始的時間)至死亡日期)、TTNT和安全性(不良事件[AE])。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將患者隨機分配接受GB和B單一療法。如果重新接受治療,一些患者可能會對利妥昔單抗產生反應。 在濾泡性淋巴瘤患者中,中位隨訪時間為31.8個月,GB組的PFS率為56.7%,而B單藥治療組的PFS率為73.1%。GB組的中位PFS顯著較長,為25.3個月(95%CI17.4-36.0個月),而GB組為14.0個月(95%CI11.3-15.3個月)。GB治療對OS也有好處;GB組中有23.8%死亡,而B組中有37.4%死亡(HR,0.58;95%CI,0.39至0.86;P=0.0061)。GB組的TTNT時間是B組的兩倍多(分別為33.6個月和18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將患者隨機分配接受GB和B單一療法。如果再次給予利妥昔單抗,一些患者可能會出現反應。 不良事件結果作為整體進行分析(即所有iNHL患者)。隨著抗體治療的增加,聯合治療組的毒性略有增加。在整個研究中,雙臂中最常見的任何級別的不良反應是輸液相關反應(IRR)、惡心和疲勞(主要為1級或2級)以及中性粒細胞減少癥(主要為3級或4級)。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兩組中報告3至5級不良反應的患者比例,GB組(72.5%)略高于B組(65.5%),部分原因是3級和4級IRR發生率較高。盡管GB組的治療時間較長,但GADOLIN兩組中致命不良事件的總體頻率相似。GB組的心臟事件比B組更常見,包括3至5級的心臟事件。 海得康”挖掘海外已上市藥品資訊,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海得康醫學顧問咨詢電話:400-001-9769,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醫藥信息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疾病治療和用藥請咨詢醫生評估,海得康不承擔任何責任。本站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