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澤布替尼改善復發/難治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或小淋巴細胞淋巴瘤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優于依魯替尼!时间:2023-01-16 作者:海得康醫學編輯劉曉曦【原创】 阅读 第二代BTK抑制劑澤布替尼(zanubrutinib)在改善復發/難治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R/RCLL)或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方面優于標準治療依魯替尼,根據ASH2022上公布的III期ALPINE試驗結果。 多國、開放標簽試驗涉及652名患有R/RCLL/SLL的成人(中位年齡67歲,14%為亞裔),之前接受過≥1種治療(不包括之前使用的BTK抑制劑;8%之前接受過3種以上的治療)的治療)。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接受澤布替尼(160mgBID)或依魯替尼(420mgQD)直至疾病進展或出現不可接受的毒性。 45%的患者在基線時患有大塊疾病,73%的患者具有未突變的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區(IGHV)狀態,23%的患者具有染色體17p缺失和/或TP53突變。 澤布替尼組的研究者評估的總體緩解率高于依魯替尼組(83.5%對74.2%)。 接受澤布替尼治療的患者比依魯替尼治療組有更多患者出現經研究者評估的淋巴細胞增多或更好的部分緩解(89.9%對82.5%)。澤布替尼組未達到反應持續時間,而依魯替尼組為33.9個月。在24個月時,澤布替尼和依魯替尼組分別有79.5%和71.3%的研究者評估的無事件反應。 在中位29.6個月時,分配到澤布替尼的患者與分配到依魯替尼的患者相比PFS顯著改善(根據研究者評估),前者在這一結果方面顯示出優于后者的療效(風險比[HR],0.65,95%置信區間[CI],0.49–0.86;p=0.002)。澤布替尼組未達到中位PFS,而依魯替尼組為34.2個月。澤布替尼和依魯替尼的兩年PFS率分別為78.4%和65.9%。 研究者評估的澤布替尼的PFS獲益與具有17p缺失、TP53突變或兩者的高危患者一致(HR,0.53,95%CI,0.31–0.88),2年PFS率為72.6和54.6分別為澤布替尼和依魯替尼的百分比。無論年齡、既往治療方案、疾病分期和IGHV突變狀態如何,結果都是一致的。 其他益處,在24個月時,澤布替尼和依魯替尼組分別有79.9%和65.0%的患者沒有治療失敗。 在數據截止時,澤布替尼與依魯替尼相比,總生存期有改善的趨勢(兩組均未達到中位數;HR,0.76,95%CI,0.51–1.11),并正在進行后續評估以評估這一結果。 澤布替尼和依魯替尼接受者分別接受了28.4個月和24.3個月的中位治療。在數據截止時,分別有72.8%和58.5%的患者仍在接受澤布替尼和依魯替尼。不良反應是治療中斷的最常見原因(分別為16.2%和22.8%),其次是疾病進展(分別為7.3%和12.9%)。 ≥3級AE分別發生在澤布替尼和依魯替尼接受者的67.3%和70.4%中,最常見的(兩組均≥15%)是中性粒細胞減少癥(16.0%對13.9%)和高血壓(14.8%對11.1%)。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42.0%和50.0%,導致劑量減少的分別為12.3%和17.0%,劑量中斷分別為50.0%和56.8%,治療中斷分別為15.4%和22.2%,導致死亡的分別為10.2%和11.1%。 澤布替尼組的心臟事件發生率低于依魯替尼組(21.3%對29.6%),各組分別有1例和14例患者因心臟問題停止治療。所有6例與心臟事件相關的死亡均發生在依魯替尼接受者中。澤布替尼組的房顫或撲動發生率低于伊布替尼組(5.2%對13.3%),包括≥3級事件(2.5%對4.0%)。 任何級別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發生率分別為29.3%和24.4%。發生任何等級感染的比例分別為71.3%和73.1%,≥3級感染分別為26.5%和28.1%。分別有7名和10名澤布替尼和依魯替尼接受者發生了機會性感染。每組中約有15%的人使用了集落刺激生長因子。任何級別的高血壓分別占23.5%和22.8%,3級高血壓分別占15.1%和13.6%,沒有4級高血壓事件。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海得康醫學顧問咨詢電話:400-001-9769,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醫藥信息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疾病治療和用藥請咨詢醫生評估,海得康不承擔任何責任。本站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