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應性皮炎新藥丨abrocitinib療效顯著,何時上市?时间:2021-03-30 作者:海得康醫學編輯劉曉曦【原创】 阅读 特應性皮炎(AD)是一種以皮膚炎癥和皮膚屏障缺陷為特征的慢性皮膚病,其特征是皮膚紅斑、瘙癢、硬化/丘疹形成、滲液/結痂。該病是一種嚴重的、不可預測的、通常會使人衰弱的皮膚疾病,會對患者及其家屬的日常生活產生重大影響。AD是最常見的、慢性、復發性兒童皮膚病之一。 2021年03月,每日一次,口服JAK1抑制劑——abrocitinib治療中度至重度特應性皮炎(AD)的3期研究完整結果已發表。 目前,abrocitinib(100mg,200mg)用于治療年齡≥12歲中度至重度AD患者的新藥申請(NDA)正在接受美國FDA的優先審查,預計將在2021年4月獲得審查結果。 在多項臨床試驗中,abrocitinib在緩解AD癥狀和體征方面具有很強的療效,包括迅速減輕瘙癢。 JADE COMPARE是一項隨機、雙盲、雙模擬、安慰劑對照、平行組、多中心3期研究,入組患者為接受背景外用療法治療的中度至重度AD成人患者,評估了2種劑量abrocitinib(100mg,200mg,每日一次,口服)、陽性對照藥物dupilumab(300mg,基線600mg加載劑量,每2周一次,皮下注射)、安慰劑的療效和安全性,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用療法。研究中,838例患者以2:2:2:1的比例隨機分組: (1)226例患者被分配至abrocitinib(200mg)組; (2)238例患者被分配至abrocitinib(100mg)組; (3)243例患者被分配至dupilumab組; (4)131例患者被分配至安慰劑組。 研究的共同主要終點是: (1)治療第12周時的研究者總體評估(IGA)應答,定義為IGA(評分范圍:0-4)評分為0(皮損完全清除)或1(皮損幾乎完全清除)且與基線檢測時相比改善≥2分; (2)治療第12周時的濕疹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75(EASI-75)應答,定義為EASI(評分范圍:0-72)評分與基線檢測時相比改善≥75%。 關鍵次要終點包括:治療第2周時的瘙癢應答,定義為瘙癢數值評定量表(PP-NRS,評分范圍:0-10)評分與基線檢查時相比改善≥4分,治療第16周時的IGA應答和EASI應答。abrocitinib的相對瘙癢緩解僅在第2周時與dupilumab進行正式比較。 該研究在第12周達到了共同主要終點:2種劑量abrocitinib在每個主要療效終點的患者比例均優于安慰劑。在第16周時,2種劑量abrocitinib均優于安慰劑。在第12周和第16周,陽性對照藥物dupilumab在主要療效終點均優于安慰劑。 主要終點具體數據為: (1)200mg abrocitinib組、100mg abrocitinib組、dupilumab組、安慰劑組,分別有48.4%、36.6%、36.5%、14.0%的患者在第12周觀察到IGA應答(2種劑量abrocitinib與安慰劑相比,p<0.001),分別有70.3%、58.7%、58.1%、27.1%的患者在第12周觀察到EASI-75應答(2種劑量abrocitinib與安慰劑相比,p<0.001)。 關鍵次要終點方面,在第2周瘙癢應答方面,200mg劑量(而不是100mg劑量)abroctinib優于dupilumab。在第16周的大多數其他關鍵次要終點比較中,2種劑量abrocitinib與dupilumab均無顯著差異。200mg abrocitinib組、100mg abrocitinib組惡心發生率分別為11.1%、4.2%,痤瘡發生率分別為6.6%、2.9%。 結論:在這項試驗中,治療第12周和第16周,劑量為每日一次200mg或100mg的abrocitinib,與安慰劑相比,中重度特應性皮炎體征和癥狀顯著減少。在第2周的瘙癢應答方面,200mg劑量(而不是100mg劑量)的abroctinib優于dupilumab。在第16周的大多數其他關鍵次要終點比較中,2種劑量abrocitinib與dupilumab均無顯著差異。 “海得康”發掘國際新藥動態,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請咨詢海得康醫學顧問:400-001-9769。 【友情提示:本文僅作為參考意見,具體處理辦法還是要醫生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綜合評估后進行處理。用藥期間隨時與醫生保持聯系,隨時溝通用藥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