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腫瘤為什么在發現時腫瘤就已經很大了?时间:2018-10-18 作者:海得康醫學編輯劉曉曦【原创】 阅读 在顱內有一些部位屬于“ 靜區 ”如額葉前部、顳葉前部及腦室內。所謂靜區是指這些區域無重要功能或有一定空間,腦瘤較小時,未引起顱內壓增高,也未壓迫其周圍結構或影響腦脊液循環,故沒有出現臨床癥狀。當腦瘤體積逐漸增大,使上述情況發生改變,病人才感覺出不適癥狀而去檢查。這時發現的腦瘤已較大。 從腫瘤的性質上分析,顱內良性腫瘤一般生長較緩慢,局部水腫輕微,顱內壓增高癥狀出現多較晚,發現腫瘤時,體積一般較大。而顱內一些性質很惡的腫瘤,如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或腦轉移癌,生長迅速,且周圍腦水腫較重,多在短期內出現顱內壓增高。重要功能區腫瘤一般要比 “ 靜區 ” 腫瘤體積小。 還有相當一部分患有腦瘤的病人,腫瘤所產生的表現較輕,未引起注意,或雖然癥狀較重,但病人不去診療,隨便服用藥物,延誤了治療,使腫瘤長大。 另有部分病人,由于病情的復雜或醫生的水平有限而誤診,未能早期得到及時的診治,使腫瘤增大。 腦瘤的大小與預后有很大的差異。腫瘤小,對其周圍結構影響小,易全部切除,治愈率高。反之,全切機會低,預后不良。故頭部有不適癥狀,應早期診治。 目前頭部CT和MRI掃描是診斷顱內腫瘤的主要手段,尤其是MRI增強掃描的三維圖像可以清楚地顯示腫瘤的部位、大小、形態以及與周圍腦組織、血管和神經的關系。通過影像學檢查,一般可以得出正確的診斷。根據每個病人其所患腫瘤的特點、生長部位以及與周圍正常組織與結構,做出個體化、完整和合理的治療方案。 顱內腫瘤均采用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等的綜合治療。有顱高壓癥狀者,應該先用藥物治療以控制顱內壓,改善癥狀。可以采用傳統的開顱手術來切除腫瘤,也可以采用微創顯微手術技術來切除腫瘤,減少手術創傷和手術后遺癥,保護重要的神經結構和功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對于一些位置深在或位于重要功能區的較小腫瘤,可以在神經導航的引導下進行腫瘤的切除。手術切除的腫瘤可以得到確切的病理診斷,根據不同的腫瘤類型,考慮下一步的治療方案。良性腫瘤如腦膜瘤和聽神經瘤等,一般在手術完全切除后即可達到治愈,若有腫瘤殘余,也會有腫瘤復發,可以再次手術切除。惡性腫瘤如膠質瘤、轉移瘤等,即使手術切除較完全,仍必須給與放療和化療,否則腫瘤復發速度較快,影響治療效果。對于一些年齡偏大,身體狀況較差,腫瘤較小(直徑小于3厘米)的病人可以采用γ-刀放射治療來控制腫瘤生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