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洛替尼獲批骨髓纖維化:貧血改善率40%,能否挑戰魯索替尼?时间:2025-07-22 作者:醫學編輯陳筱曦 阅读 核心數據與療效突破 莫洛替尼(Momelotinib)于2023年9月獲FDA批準,成為全球首款針對骨髓纖維化(MF)合并貧血的靶向藥物。其關鍵Ⅲ期MOMENTUM試驗(NCT04173494)顯示,治療24周時,40%的患者實現血紅蛋白水平穩定或提升,無需輸血依賴,顯著優于對照組達那唑(20%)。 貧血改善機制: JAK1/2抑制:阻斷JAK-STAT信號通路,減少促炎細胞因子釋放,改善全身癥狀與脾臟腫大。 ACVR1抑制:降低鐵調素水平,促進紅細胞生成。在MF患者中,鐵調素過度表達導致鐵利用障礙,莫洛替尼可使其水平下降30%-50%,從而增加血清鐵濃度。 莫洛替尼通過雙重通路發揮作用: 療效對比魯索替尼: 貧血管理:魯索替尼雖可縮小脾臟,但易導致貧血惡化(30%-50%患者需輸血)。莫洛替尼在MOMENTUM試驗中,貧血改善率達40%,且31%的患者實現≥12周輸血獨立。 癥狀緩解:莫洛替尼組24周時總體癥狀評分(TSS)較基線改善≥50%的患者比例為25%,顯著高于達那唑組(9%),但低于魯索替尼在COMFORT-I試驗中的32%。 脾臟縮小:莫洛替尼組脾臟體積減少≥35%的患者比例為23%,雖低于魯索替尼(32%-42%),但在貧血患者中仍具臨床意義。 安全性與耐受性 不良反應: 莫洛替尼最常見不良反應為貧血(61%)、血小板減少(28%)、腹瀉(26%),多數為1-2級。 與魯索替尼相比,莫洛替尼的3-4級貧血發生率更低(15% vs. 25%),但需警惕周圍神經病變(5%)。 長期耐受性: MOMENTUM試驗中,莫洛替尼組因不良反應停藥率為12%,低于達那唑組(18%)。 長期隨訪顯示,莫洛替尼的骨髓抑制作用較魯索替尼更輕,適合血小板計數<50×10⁹/L的患者。 臨床意義與挑戰 患者分層: 莫洛替尼更適合JAK抑制劑治療后出現貧血的患者,或作為魯索替尼不耐受患者的二線選擇。 對于無貧血的MF患者,魯索替尼仍是脾臟縮小與癥狀緩解的首選。 聯合治療潛力: 莫洛替尼與PIM激酶抑制劑(如TP-3654)的聯合療法正在探索中,旨在進一步提升貧血改善率與脾臟反應。 莫洛替尼仿制藥已在老撾上市,仿制藥是一種治病的新選擇,如需購買,可自行出國就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所有內容均根據公開信息查詢整理發布,如有雷同或侵權請聯系刪除。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僅供參考,并不能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前,請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