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發表現因發生位置不同而存在差異的具體情況分析和對利特昔替尼的治療效果的影響时间:2025-03-06 作者:醫學編輯王明陽 阅读 研究背景 在ALLEGRO 2b/3期研究(NCT03732807)中,利特昔替尼已證實對斑禿(AA)患者具有療效。然而,斑禿導致的脫發表現會因發生位置不同而存在差異,常見位置包括頭皮、眉毛/睫毛以及身體其他部位;诖,本研究旨在明確基線階段不同的脫發情況,并探究這些差異是否會對利特昔替尼的治療效果產生影響。 研究方法 研究選取年齡≥12歲且頭皮脫發面積≥50%的AA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被隨機分入不同組別,分別接受每日10 mg(該劑量僅用于評估劑量范圍)、30 mg或50 mg(部分患者 ± 4周,200 mg負荷劑量)的利特昔替尼治療,另有一組患者接受安慰劑治療,整個治療周期為24周。 研究運用潛在類別分析(LCA)方法,依據四項基線測量指標來確定脫發特征,這四項指標分別為:臨床醫生報告的頭皮脫發范圍(采用脫發嚴重程度工具評分)、眉毛脫發情況、睫毛脫發情況以及患者自我報告的體毛脫發情況。隨后,通過邏輯回歸分析第24周時患者總體印象變化(PGI-C)以及患者對毛發生長的滿意度(P-Sat,涵蓋毛發數量、質量以及總體滿意度)反應,以此評估利特昔替尼(50 mg和30 mg)相較于安慰劑的治療效果,并對包括潛在類別成員身份在內的關鍵協變量進行調整。 研究結果 潛在類別分析(LCA)共確定了五種潛在的脫發類別: 1. 主要是非全禿(AT,即頭皮頭發完全脫落); 2. 非全禿且伴有中度非頭皮部位受累; 3. 頭皮、眉毛和睫毛均廣泛受累; 4. 全禿且伴有中度非頭皮部位受累; 5. 主要是普禿(即頭皮、面部和體毛全部脫落)。 在對潛在類別成員身份進行調整后發現,與安慰劑組相比,接受30 mg或50 mg 利特昔替尼治療的患者在第24周時,更有可能達到PGI-C反應(30 mg:比值比為8.62 [95%置信區間為4.42 - 18.08];50 mg:比值比為12.29 [6.29 - 25.85]),以及在毛發再生的P-Sat質量方面也表現更優(30 mg:比值比為6.71 [3.53 - 13.51];50 mg:比值比為8.17 [4.30 - 16.46])。此外,P-Sat總體滿意度以及頭發再生量方面也得出了相似的結果。 研究結論 在ALLEGRO - 2b/3期研究的參與者中,成功識別出了多種不同且具有臨床意義的脫發特征。研究結果表明,與安慰劑相比,利特昔替尼對斑禿患者具有確切療效,且該療效不受基線時脫發情況的影響。 利特昔替尼仿制藥已在老撾上市,仿制藥是一種治病的新選擇,如需購買,可自行出國就醫, “海得康”作為一個專業的醫療咨詢平臺,為患者提供有關該藥物的詳細信息和個性化建議。海得康有著豐富的國際新藥動態知識和經驗,能夠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專業咨詢服務。如有需要,可以撥打服務熱線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來獲取幫助。請注意,所有關于藥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應僅作為參考,并不應替代醫生的專業建議。在決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藥物治療方案之前,務必與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