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妥珠單抗/奧濱尤妥珠單抗治療既往未經治療的濾泡性淋巴瘤的療效和副作用?时间:2024-02-08 作者:海得康醫學編輯劉曉曦【原创】 阅读 奧妥珠單抗+苯達莫司汀的證據主要來自多中心、3期、開放標記GALLIUM研究,該研究比較了奧妥珠單抗+化療(G+chemo)與利妥昔單抗+化療(R+chemo)聯合治療先前未經治療的晚期濾泡性淋巴瘤的情況。 1202名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接受G化療或R化療。化療方案的選擇由研究者自行決定:環磷酰胺、阿霉素、長春新堿和潑尼松(CHOP);環磷酰胺、長春新堿和潑尼松(CVP);或苯達莫司汀。有反應的患者(誘導結束時完全或部分反應)繼續每2個月接受相同抗體治療的維持治療,持續2年,直到疾病進展或退出試驗。 主要終點是無進展生存期(PFS),次要終點包括誘導治療結束時的總體緩解率、無事件生存期、無病生存期、緩解持續時間、總體生存期(OS)、新抗藥治療時間淋巴瘤治療(TTNAT)和安全性。 每個化療骨干的基線數據顯示組間存在一些顯著差異。更多接受CHOP的患者屬于FLIPI高危組(47%,而苯達莫司汀組為40%,CVP組為35%)。苯達莫司汀組的患者有更多合并癥(24%的Charlson合并癥指數評分≥1vs17%[CHOP]和19%[CVP])。與CHOP(1%)相比,苯達莫司汀和CVP組中≥80歲的患者群體(兩組均為3%)較高。 對GALLIUM研究進行二次分析,以評估GALLIUM研究中一線免疫化療后PET+CT反應的預后價值。2011年7月26日后入組的1029名患者中,有669名(65%)在177個招募中心中的103個中心進行。研究人員和IRC的結果發現,與對比增強CT相比,PET是一種更好的成像方式,具有更好的預測能力,可用于療效評估。 中位隨訪41.1個月后,與R化療相比,接受G化療的患者的PFS顯著增加(HR,0.68;95%CI,0.54至0.87;P=.0016)。這兩組之間沒有看到OS獲益。G化療組中TTNAT的情況稍好,有14%的人需要下一線治療,而R化療組中這一比例為20%(HR0.68,95%CI0.52+0.90,p=0.007)。無論使用CT成像還是CT加PET,兩組之間的完全或部分緩解率沒有顯著差異。 所有三種化療方案均顯示奧比妥珠單抗優于利妥昔單抗,研究者評估的PFS風險比為:苯達莫司汀為0.63(95%CI,0.46至0.88),CHOP為0.72(0.48至1.10),CHOP為0.79(0.42至1.47))為CVP。 與R化療組相比,G化療組出現3+5級不良事件的患者更多(分別為75%和69%)。最常見的3+5級不良事件是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白細胞減少癥、輸液相關反應和肺炎。苯達莫司汀組的嚴重不良事件和致命不良事件比例較高。與接受CHOP或CVP的患者相比,接受苯達莫司汀治療的患者在誘導期間觀察到兩個抗體臂中的CD3+和CD3+CD4+T細胞顯著減少,并且在維持期間和之后恢復時間延長。 海得康”挖掘海外已上市藥品資訊,為國內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藥品的咨詢服務,海得康醫學顧問咨詢電話:400-001-9769,官網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醫藥信息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疾病治療和用藥請咨詢醫生評估,海得康不承擔任何責任。本站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